别让脑卒中“偷走”你的健康
皖西日报
作者:胡明阳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生活中,你或许听过这样令人揪心的故事:原本生龙活虎的人,突然倒地不起,言语不清,半身不遂,这很可能是脑卒中在作祟。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脑卒中,又名中风,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脑卒中,它就好比是大脑的“交通要道”被堵住了。我们的大脑需要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和氧气,一旦脑血管被血栓等“障碍物”堵塞,血液无法正常流通,相应区域的大脑组织就会像缺水的庄稼,逐渐枯萎、坏死。约70%-80%的脑卒中都属于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它是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在脑内“横冲直撞”。想象一下,房屋水管突然爆裂,水流四溢,不仅会直接冲坏周围的东西,还会在局部形成“积水”,压迫周围的正常结构。在大脑里,出血形成的血肿会压迫周边脑组织,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脑卒中究竟是怎么找上门的呢?其实,它和我们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密切相关。 高血压堪称脑卒中的“头号帮凶”。长期高血压就像给脑血管持续施加巨大压力,原本坚韧的血管壁会变得脆弱不堪,就如同老化的水管,随时可能破裂,引发脑出血。而且,高血压还会加速动脉硬化,让血管壁上更容易长出斑块,一旦斑块脱落堵塞血管,就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高血脂也是个“麻烦制造者”。血液中过多的脂肪会使血液变得黏稠,流动缓慢。这些脂肪还会在血管壁上慢慢堆积,形成粥样斑块,就像水管里的水垢越积越厚,最终让血管变得狭窄,甚至完全堵塞,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糖尿病同样不可小觑。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变得不平整,血小板等物质更容易在受损处聚集,形成血栓。而且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其他代谢问题,比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等,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除了这些慢性病,不良生活习惯也在悄悄为脑卒中“助力”。长期吸烟,香烟里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质会破坏血管内皮,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会促使血栓形成。过量饮酒会让血压大幅波动,影响心脏功能,增加脑出血的风险。长期不运动,身体代谢变慢,脂肪容易堆积,导致肥胖,而肥胖又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另外,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也会干扰身体的正常调节功能,让脑卒中有机可乘。 脑卒中发病急,进展快,快速识别脑卒中和及时就医是关键。“FAST”口诀是快速识别脑卒中的有效方法:“F”代表面部(Face),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对称,微笑时一侧嘴角是否下垂;“A”代表手臂(Arm),让患者双臂平举,看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下垂;“S”代表言语(Speech),询问患者能否清晰表达,言语是否含糊不清;“T”代表时间(Time),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分夺秒进行救治。因为脑卒中的治疗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后的4.5至6小时内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能大大提高患者的康复几率。 面对脑卒中,预防是关键。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多吃蔬果、谷物、鱼类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少吃腌制、油炸、动物内脏等高盐、高脂、高糖食物。适量运动也不可或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血脂,还能减轻体重,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同时,要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学会释放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千万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脑卒中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掌握快速识别的方法,积极预防,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远离脑卒中的威胁,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六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胡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