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卫生保健·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以“满格状态”护航群众健康

——市人民医院积极应对节后就诊高峰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本报记者 宋金婷/文 王丽/图
  春节假期的欢乐氛围还未消散,医院迎来节后就诊高峰。为确保群众能够及时顺利就医,市人民医院通过优化门诊住院及手术流程、调配医疗资源、规范诊疗行为、强化服务保障等多种举措,全方位保障患者就医需求,医护人员用饱满的热情和高效的工作状态,以“满格状态”护航群众健康。
  记者在门诊大厅看到人头攒动,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候诊区坐满了人。“最近病人多,就诊量大,主要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潮和学生潮、冬春季节变化、节日期间生活饮食习惯改变等有关,加上趁着春节假期带老人、小孩就医因素,所以出现就诊高峰。”市人民医院皖西西路门诊部主任张静告诉记者,节后就诊高峰时期日门诊量突破8400人次,皖西西路门诊量达到5700人次。
  医护人员数量未变,工作量却翻倍,面对持续增高的就诊人数,如何应对就诊高峰?“总体来说,我们忙而不乱,秩序井然,每天有院领导带队巡视,随时调配人员,最大限度满足就诊需求,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各科室积极采用弹性排班制度,增加坐诊医师,通过提前上班、中午连班、下午拖班等灵活方式,并推行分时段预约挂号,确保当日所有来院就诊、复诊患者得到诊疗,并做到就诊人数激增、医疗服务质量不减。”张静告诉记者,医生拿出“满格”的精神状态,比如有的专家在等待手术间隙,来到诊室坐诊,2个小时看诊20多位病人,有的专家带病坚持上门诊,为群众健康竭尽所能。
  在医学影像科门口同样人头攒动,“平时全院日均检查量1800多人,节后最多的一天有2300多人,一天夜里仅CT检查就做了100多例。”医学影像科主任吴宗山直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家对于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面对激增的就诊量,医技科室的医护人员毫不松懈,他们精准操作,高效配合,确保每一项检查结果准确无误,用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节后平均每天有30多台介入手术,比平时工作量增长了50%,导管室医护人员满负荷工作,甚至忙碌到凌晨。”医学影像科护士长周启娟介绍道,“其实我们也都习惯了,干这行的,越是节日越是忙。”
  作为医院抢救、手术的前沿阵地,麻醉科参与全院各类手术的临床麻醉、麻醉恢复、术后快速康复等工作,在麻醉门诊诊室、胃肠镜室、产房等处都活跃着麻醉科医务人员的身影。在手术间隙休息片刻的麻醉科主任郑立东介绍说,“2月4日到7日,常规手术958例,加上日间手术和急诊手术达到1145例;7天里,手术室外无痛麻醉中,麻醉门诊943例,无痛胃肠镜1038例。”面对这样的工作量,郑立东带领科室全马力跟上,备齐手术药品、耗材,人员全部提前上班,为群众健康护航。
  节后,内镜中心前来检查的患者也络绎不绝。在检查室内,医生仔细地为患者做全方位的胃肠镜检查,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2月3日,我们内镜中心诊疗量达到260多例,这是最高峰,目前每天都在200多例,忙的时候,我们工作到晚上9点半以后”。内镜中心护士长李婷告诉记者,春节期间,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等因素导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急剧增加,内镜中心医生、护士全员在线,中午连班是常态,加班加点是常事,“比如喝酒导致胃出血,误吞枣核、鱼刺、鸡骨头等异物,我们医护人员各司其职,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断,助力临床治疗,共同守护患者健康。”
  针对节后就诊潮,市人民医院统筹调配资源,合理安排人员,确保门(急)诊、住院和手术服务的连续性。从诊室到手术室,从检查到诊疗……每一位医护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迎战节后就诊高峰,以专业和奉献诠释着医者仁心,用坚持和守护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