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九州纵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压力性尿失禁:不容忽视的“社交癌”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07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女性可能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或提重物时,不经意间发现尿液溢出,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压力性尿失禁”。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因此被称为“社交癌”。本文带您正确认识这一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无漏尿现象,但在咳嗽、打喷嚏、行走、跳跃等腹压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它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所引起,而是由于膀胱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导致的尿液流失。这种病症主要发生于女性,尤其是中年及以上年龄段。
  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有哪些?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发年龄为45-55岁,60岁以上的发病率可高达38%。这可能与盆底肌松弛、雌激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有关。
  2.生育因素:分娩过程中,婴儿通过产道时会对阴道、膀胱及尿道造成很大压力,神经和肌肉极度延展,容易发生损伤,导致尿控能力下降。
  3.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紧密相关,两者常伴随存在。
  4.长期腹压增高:肥胖、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长久站立等因素,都会导致腹压长期增高,增加尿失禁的风险。
  5.其他因素:包括种族、营养状况、精神压力、手术损伤、盆腔内巨大肿块等,也可能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三、症状表现
  1.尿频与尿急:患者在正常饮水量的情况下,尿意频繁,尿量减少,且不能延迟排尿。
  2.咳嗽或打喷嚏时尿失禁: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这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典型症状。
  3.站立或活动时尿失禁:患者在站立或活动时,尿液会不自主地流出,限制了活动范围。
  4.尿裤子:最严重的症状是患者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尿液突然流出,导致尿裤子,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四、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减轻体重、戒烟、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
  2.盆底肌肉锻炼(强烈推荐):盆底肌肉运动(又称凯格尔运动)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 
  ①卧床上姿势:双脚屈曲分开,用力收紧肛门周围、阴道口及尿道口盆底肌肉(像忍大便一样),尽量维持收紧提起肌肉5-10秒,然后放松休息10秒,此为一次。每天可分5节时间做此运动,每节做10次。做此运动时,注意臂部应紧贴床面,大腿内侧及腹部肌肉应保持放松。
  ②站立姿势:双膝要微分、双肩垂直,然后收紧骨盆底肌肉。
  ③坐下姿势:双脚平放地面、双膝微分、身微向前、双手平放在大腿旁。 
  注意做盆底肌肉运动时,保持如常呼吸,不可闭气或缩肚;在要打喷嚏、大笑或咳嗽时,应先收紧盆底肌肉,可加强骨盆或肌肉对盆腔器官的支撑力及增加尿道闭合力,有助于减少尿失禁的发生。骨盆底肌肉运动可配合日常生活进行,一般需3个月才可见到成果。
  提醒患者下列情况下不能做凯格尔操:月经期、阴道感染、性生活刚结束、有严重子宫脱垂等。
  3.药物治疗:使用α受体激动剂、β受体拮抗剂、度洛西丁、雌激素等药物,以提高尿道闭合压,改善尿失禁症状。
  4.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体外磁疗:通过物理手段加强盆底肌肉及尿道周围肌肉的张力。
  (二)手术治疗
  1.尿道中段悬吊手术:如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经耻骨上尿道-耻骨悬吊术等,通过悬吊尿道中段,固定尿道并增加尿道闭合压。
  2.膀胱颈填充物注射治疗:将填充剂注射于尿道内口黏膜下,使尿道腔变窄、拉长,提高尿道阻力。
  3.阴道前壁折叠术:通过阴道前壁的修补和紧缩,增强膀胱颈及尿道后壁的力量。
  以上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小知识,希望能帮助有尿失禁的的孕妇、产后妈妈、中年女性朋友树立信心,遇到问题及时寻求专业的评估及干预,早日摆脱“失控”的困扰,享受健康自由的人生。
     (六安市人民医院 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