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人的日常活动都是由大脑进行支配的,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大脑对人非常重要。受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人的脑部供血不足,此时会出现病变问题,患者会诱发脑梗死症状。脑血管疾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如何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脑梗死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知识。
  一、脑梗死是什么?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坏死或软化,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和栓子脱落引起的脑部血管的堵塞。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域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相应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脑梗死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1.语言中枢梗死:语言中枢堵塞会出现说不出话的症状,也就是失语,抑或听不懂他人说话的内容,再或是说话不太流畅,在日常沟通上出现障碍。
  2.内囊部位梗死:内囊部位的堵塞表现在半身的瘫痪、麻木、眼睛看不清楚其他事物等。
  3.枕叶梗死:枕叶堵塞会引起一只眼睛或者两只眼睛看到的视野都比较窄,而且对记忆力也有所影响。
  4.小脑梗死:小脑梗死主要表现在走路走不稳、说话不太清楚,还伴有较为严重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5.脑干梗死:脑干堵塞是所有脑梗死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病症,因为脑干是生命中枢,严重者会引起严重的意识障碍,例如过度困倦想睡觉,更甚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有时会引起手脚的瘫痪,或是发高烧、生命体征不稳等,是极其危险的一种堵塞。
  三、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如何进行?
  1.心理康复护理:家属不要给患者太多心理压力,要对患者进行耐心地诉说,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去战胜病魔,可以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常识,让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减少未知恐惧感,避免给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消极方面;尽量予以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家属用平和、温柔和耐心的沟通方式和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防止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如果患者本身有高血压,且情绪激动,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者服用镇静药物,稳定情绪,避免血压过高引起其他并发症。
  2.肢体运动的康复护理:合理的肢体运动康复护理是应对急性脑梗死疾病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康复运动的最佳时间都是在患者发病后的六小时到七小时之间,这个时间内进行康复运动最有利于患者达到效果。首先,是要让患者在床上进行四肢的活动,很多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疾病后,四肢活动会受限,没有站立的能力,所以需要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来恢复正常。让患者的四肢在舒适的状态下进行运动护理,家属可以将患者的头部抬高30度,也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锻炼,注意翻身的时候要缓慢进行,不要太用力,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翻身运动,患者感受舒适和能接受的情况最佳,避免引起肌肉的拉伤或者对骨骼造成损害。
  3.语言康复:在患者病后2周开始对患者及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对于患者语言功能康复尤为重要。对于失语患者,我们应鼓励患者从简单的单音节字词说起,慢慢过渡到日常生活用句,切记不可操之过急。同时我们需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患者克服内心障碍,通过对患者兴趣爱好了解,播放患者喜爱的歌曲、戏剧及相声等,刺激患者的听觉,指导患者家属多和患者说话。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家属每天指导患者鼓腮、噘嘴等口腔动作,每个动作重复5-10次,每天3次,指导患者做伸舌和张大嘴,每项动作重复5次,每天2-3次,有助于增强面部肌肉的协调性。教患者说话从单音节逐渐增加难度,给予患者鼓励,肯定患者的成果,每周两次对患者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应尽早介入,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六安市中医院 张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