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友
皖西日报
作者:王国信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王国信
看到老友徐斌的女儿在《皖西日报》上发表的忆念父亲的文章《引路》,我反复读了两遍,仿佛老友徐斌又活龙活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声音还是那么宏亮,语言还是那么诙谐明快,他的语言,他的声音,似乎有一种魅力,总能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我们相识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他从报纸上看到了我的文章,听老同学范寿玖介绍了我的情况,神交了几年后,直到他调到县广播站当编辑时我们才见了面。他比我大四岁,因为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无话不谈。谈他从小吃苦受罪,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随父亲从山东一路逃荒要饭,辗转来到安徽省霍邱县河口集,靠父亲挑卖水为生安顿下来。谈他逃荒途中,得了严重眼疾,幸亏夜里摸到一个花生地里,扒花生吃才保住了眼睛没有失明。谈他的学生生涯,谈在陡岗小学的教书生活;谈父亲、岳父如何能干;谈岳母如何疼他这个女婿,从堰沟里捞一点小鱼小虾也要专门熬碗鲜汤给他吃……他讲得绘声绘色,我静静地听着,内心不时涌起感动。 他在新闻写作上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擅长写现场新闻,文笔活跃,群众语言丰富,读来如身临其境,富有感染力。 前几天,我在《岁月留痕》一书里,看到原载于1985年2月26日《富民报》的一篇通讯《别开生面的报告会》,作者赵阳升、王鼎铭、徐斌,但一看就知道是徐斌的手笔。现摘引部分: 2月11日上午,霍邱县新店乡大礼堂里里外外坐满了人,广播站除了转播大会实况外,还做好了录音的准备,是什么会这么重要?人们向大会主席台上一望:哟,那并排坐着的三个人,不是本乡出名的专业户么! 乡党委书记贾仁德同志满面笑容,亮着噪子说:“现在,党的政策鼓励俺们快富大富。可是,有不少人还不知道怎么富,不会富。今天,开个报告会,请本乡本土的专业户给大家讲讲勤劳致富的好门道。” 贾书记的开场白被热烈的掌声淹没了。只见断塘村棉花专业户、新党员唐启庸走上讲台。他有点拘束,连连干咳了两声,搓了下手,开头就说:“新光棍害怕老邻居,从前,俺唐启庸穷得烂糠气。可今天,虽不是万元户,信用社存款名册上,也照写着俺唐启庸的大号。不瞒老少爷们,数目字还不穰咧!”台下一片欢笑声。老唐打朗一下噪子:“俺凭什么富的?凭的是科学种田。俺83年平均亩产皮棉二百零六斤八两,84年油菜茬种棉花,平均亩产皮棉二百四十五斤七两,当了‘棉花状元’,地委、县委给俺发奖状,书记们跟俺握手。俗话说,火车不是推的,大山不是堆的,如今种庄稼,不讲究科学、还搁那按老牌码,八辈子也富不到你头上。下面,俺就讲讲咋样夺得棉花高产的。”老唐那深入浅出的科学阐述,那催人奋发的件件事例,使会场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欢笑不已。 …… 编织专业村支委陈传德上了讲台,他不慌不忙地说:“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自己文化水平有限,遵照乡党委的指示……”台下几个人齐喊:“甭扯俗套啦,快讲讲你们村是咋发财的吧!”陈传德咧咧嘴,说:“俺们村紧挨淮河,有大量低洼湖地,盛产获柴。家家搞编织。……有不少户原来穷得叮当响,现在娶了媳妇盖了房,小日子过的跟吃蜜蘸糖样。俺们党支部就是要带着大伙会富、快富,都成为跟相声里讲的那样:肥笃笃的万元户!” 人们一个劲地鼓掌,喝彩。这震耳欲聋的掌声,这发自肺腑的欢笑,汇成一个新农村的最强音:科学种田光荣,专业户光荣,万元户更光荣! 他在新闻写作上有一套,并不吝啬传经送宝。有一次县委宣传部办“土记者”培训班,请他给讲讲怎么才能写好新闻报道?他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放开来讲,讲得头头是道,而且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如讲到下雷暴雨时,他说道:“那雷呀,那闪呀,那雨下的鞭杆呀!”在他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渲染下,整个会场掌声雷动,给与会者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我和徐斌同志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无话不谈。他全家移居六安后,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除了电话交谈外,一年一度的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的聚会就是我们畅谈的机会,他仍然是谈事业、谈家庭、谈爱人、谈孩子,谈他创业的感受和人生体验。 他告诉我人老了要做到“三要”。一要“笑”。“笑一笑,十年少”。忘掉年龄,忘掉疾病,忘掉烦恼。见人笑嘻嘻的,走路格登登的,说话脆崩崩的,想不年轻都难;二要“掉”,放掉“架子”,当过官的,要放下“官架子”,别提自己曾经当过什么什么,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世,回归自然,心情自然轻松愉悦。三是“俏”。上了年纪的人,也要培养审美情趣,注意修饰打扮,敢穿鲜艳的衣服,注重外表的修饰和适当美容,让自己变成“老来俏”。“老来俏”不是贬义词,“俏”也不是青年人的专利,“老来俏”是老年人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它有利于心理年龄年轻化,有利于焕发青春,维护身心健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他的老年生活十分精彩。我接受了他的“三要”观点,并向霍邱老年大学的师生宣传,反响十分热烈,几年下来收到良好效果。大家说,老年大学的学员比不上学的同龄人看上去要年轻十岁,七十没觉到,八十满街跑,九十唱噢噢,健康百岁是目标。 他的身体一直都很好。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没有通信了,心中有些想念,正当我拨打他的手机时,他把电话打过来了。是他,声音有些苍老,但很平静:“国信老弟,我脑梗了。”我大吃一惊,他像没事人一样说:“住了几天医院,恢复得还不错,借助手杖可以在院内活动了。”我安慰他,并嘱他好好保重身体,争取早日康复。他说:“我这辈子值了,已活了86岁,就是现在走,也了无遗憾了。”声音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以后,我几次拨打他的手机,没人接听,直到2023年9月23日,纪念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征文颁奖典礼期间,我见到了他女儿,才知道我的老友已撒手人寰,驾鹤西去。 老友走了,可我觉得他还活着,仍是那么健谈,声音依旧是那么宏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