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百科论坛·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守护青春之花 走出自伤迷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9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非自杀性自伤的现状
  在心理科门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群青少年,花儿一样的年纪本该青春洋溢,但他们却个个满目愁容,步伐沉重。掀开袖子,白皙的手臂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划痕,那一道道红色的线条与他们清秀的面容放在一起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让人感到触目惊心。有些伤口早已愈合,变成了褐色的痕迹,似乎在无声地告诉医生,那些痛苦的沉重和漫长。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青少年负性情绪表达的一种不恰当的方式,研究表明,女孩的发生率约为男孩的1.5倍,大多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停止自伤行为,仅1.9%的青少年会呈现持续波动的自伤行为。
如何界定非自杀性自伤
  NSSI是指个体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为达到缓解负性情绪、吸引他人注意力、报复或威胁他人等目的,而采取的直接、重复、故意伤害身体的行为,包括切割、灼伤、抓咬皮肤、撞击头部、针扎、破坏伤口愈合等。这些行为往往发生在前臂、大腿前部等可见和可接触的部位,并经常反复发生。
非自杀性自伤前的表现
  1.情绪变化,发生NSSI前存在负性情绪,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易怒、抑郁等情绪问题或者频繁的情绪波动。
  2.行为异常,研究显示性格突然变得孤僻、沉默寡言或者出现自闭症状,生活习惯发生明显改变。
  3.言语暗示,无意间流露出消极的言语,如提到自杀、死亡、放弃等词汇,或者表达出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想法等。
非自杀性自伤的动机
  1.自我惩罚,用肉体上的痛感来转移注意力,用以缓解精神痛苦。
  2.存在体验,通过自伤的疼痛感,将自己拉回现实生活,感受生命和生活的真实性和存在感。
  3.吸引关注,青少年的安全感低,过度依赖他人,对关注有较高的要求。在遇到人际关系危机时,通过伤害自己来控制关系,换取他人的关注和关心。
  4.摆脱痛苦,对难以承受的消极情绪,采取自伤行为,宣泄情绪或释放痛苦。
  5.不良模仿,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缺乏是非分辨能力,而且互联网的开放性让青少年轻易获得自伤或自杀的信息,相互之间的讨论可能会增加自伤行为。为了融入群体,进行团体性自伤。
  6.潜在心理疾病,抑郁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是青少年NSSI行为最常见的共患疾病。
非自杀性自伤的防治策略
  1.提高认识与关注,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NSSI行为的认识和关注,提高对该行为的敏感度和识别能力。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的支持和关爱是治疗NSSI行为的重要一环。创造稳定、有序、平和的环境,培养积极关注、平等沟通的家庭氛围。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学会倾听,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增加陪伴时间,可有效减少青少年NSSI行为。
  3.学校教育,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预防与预警机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4.替代行为培养,鼓励青少年尝试理解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寻找安全的替代行为来舒缓情绪。例如,当想要自伤时,可以尝试用倾诉、情绪爆发前的自我冷静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或者通过音乐、电影、散步、运动等快乐的活动来舒缓情绪。
  5.心理干预,心理治疗是NSSI行为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认知、调整情绪、改善人际关系等方式,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团体治疗、正念治疗、社交能力训练、家庭治疗等。
  6.物理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等。
  7.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不作为单一治疗策略,应在多模式心理治疗框架下使用,且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综上可见,青少年NSSI行为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通过提高认识、加强心理干预、提供家庭支持、开展学校教育和培养替代行为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防治青少年NSSI行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并重视这一问题,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