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百科论坛·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手术室护士:无菌世界的守护者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9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医疗领域中,手术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场所,它承载着无数生命的希望与康复的起点。然而,手术室的成功运作离不开一个核心要素——无菌环境。手术室的无菌艺术,正是由一群专业、细致的护士们精心维护的。本文将深入探讨手术室护士如何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操作,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与安全,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手术室环境清洁与消毒
  无菌环境,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几乎没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存在的环境。在手术室中,无菌环境对于预防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减轻经济负担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手术室护士维护无菌环境的第一步,是从日常的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开始。手术室应每日进行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确保手术区域始终保持无尘、无菌状态。
  清洁流程:清洁工作应在每次手术结束后立即进行,包括清除手术台上的血迹、污渍,擦拭地面、墙面、手术灯等所有可能接触到的表面。使用专用的无菌抹布、拖把和清洁剂,避免交叉污染。
  消毒方法:消毒是杀灭微生物的关键步骤。手术室护士会根据不同的区域和设备,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如紫外线消毒灯、等离子体消毒等,通过物理手段直接杀灭微生物;化学消毒法则使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化学试剂,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消毒剂的配比和使用浓度需严格遵循相关标准,确保消毒效果。
  空气净化:手术室的空气净化同样重要。通过配备空气过滤器和负压系统,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微生物,降低空气中的细菌浓度。这些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以确保其净化效果。
医护人员着装与消毒
  除了手术室的物理环境,医护人员的着装与消毒也是维护无菌环境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护士在进入手术室前,必须严格遵守着装要求,穿戴专用的手术衣、手术帽、口罩和手套,并进行严格的手部消毒。
  着装规范:手术衣、帽子、口罩等防护用品需保持清洁、干燥、无破损。穿戴时需注意避免头发外露、口鼻未被遮住等不规范行为。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时刻保持无菌状态,避免触碰非无菌区域。
  手部消毒:手术室护士应熟练掌握七步洗手法,使用流动水和合格的消毒剂彻底清洗双手。洗手时间不得少于两分钟,消毒液涂抹需均匀无遗漏。在手术过程中,如需离开手术室再返回,必须重新进行手部消毒。
手术器械的无菌处理
  手术器械的无菌处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手术室护士需确保每一件手术器械在使用前都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
  清洗与预处理:手术器械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血迹、污渍和残留物。清洗过程中可使用专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提高清洗效果。
  灭菌方法:根据手术器械的材质和特性,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因其高效、可靠的特点,成为首选方法。通过高温高压蒸汽的作用,破坏细菌的蛋白质结构,从而达到灭菌效果。化学气体灭菌法则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的医疗材料,如内镜、光学仪器等。
  存放与保管:灭菌后的器械应存放在干燥、无菌的环境中,避免再次污染。同时,要做好器械的标识和记录工作,方便追溯和管理。
手术区域的消毒与隔离
  手术开始前,医护人员会对手术区域进行皮肤消毒,通常使用碘伏或酒精等消毒剂。同时,手术区域会用无菌布单进行隔离,防止外界细菌的侵入。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手术室还需进行特殊的隔离处理,如设置专用手术通道、隔离病房等,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人员管理与培训
  手术室的人员管理同样重要。手术室应限制人员进出,减少不必要的流动,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健康监测:定期对手术室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病等潜在风险。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定期培训:组织手术室人员参加定期的清洁、消毒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演练和模拟操作,增强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手术室的无菌艺术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核心之一。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操作和管理措施,手术室护士们能够有效地维护手术环境的清洁与安全,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环境。
(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欧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