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栏·理财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正确认识CTA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CT血管造影(CTA,CT angiography)是将CT增强技术与快速、薄层及大范围扫描技术相结合,通过合理的后处理,清晰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细节的一种检查技术;具有无创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对于血管变异、血管疾病以及显示病变和血管关系有重要价值,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
  CTA检查的禁忌人群主要包括对碘对比剂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等;对于年龄较大、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需要医生在进行评估,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
  CTA检查的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患者患有血管相关的疾病,比如颅内血管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大动脉炎、血管畸形、动脉扩张、动脉狭窄、血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先天发育异常、肺动脉高压、川崎病、马方综合征、外伤、肾血管性高血压等疾病,可能需要通过CTA进一步了解病情。对于特殊人群,如已经明确怀孕的女性,一般不建议进行CTA检查。一方面对比剂对胎儿和女性身体都会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该检查具有辐射危害,所以非紧急状况下孕妇不进行CTA检查。
  CTA检查同其他检查一样,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及不足。例如冠状动脉CTA,主要用于检测和评估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狭窄的程度如何、有什么特征,并可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治疗等。一般而言,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很好,甚至可达99%。但冠状动脉CTA的特异性稍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约在64%-97%之间,也就是说如果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为阳性,但其实患者也可能是正常的,或者说可能将健康人误诊为患有冠状动脉疾病、有狭窄等情况。这可能与检查技术本身的限制、患者的自身条件、设备质量、患者体位和图像质量等有关。冠状动脉CTA也存在局限性,如钙化严重的冠状动脉可能会对造影剂的吸收产生干扰,从而影响图像质量和检查的准确性;植入金属物质可能会导致金属伪影等。
  CTA检查准备: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临床专科进行就诊。做CTA检查前需要空腹,一般建议在检查前12小时禁食,检查前6小时禁水,保证良好的休息。目的是为了避免个别患者因对比剂过敏而发生恶心、呕吐,导致在平躺检查时出现误吸,造成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需要停药48小时。除此之外,患者需要提前告知临床医生有无碘对比剂过敏史,如果有的话,则需要选择其他的检查方式。进行检查时尽量穿着宽松的衣服,摘除衣物上的金属物品。检查结束之后,按照医生的要求多喝水,促进对比剂的排泄。
  CTA检查目的:CTA除可针对全身各部位血管的检查成像外,对于经其他检查已经明确患有血管疾病,需进一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部分患者的血管功能分析、评估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部分患者治疗后复查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指导作用。
  CTA检查存在的风险: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在做完CTA检查之后,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半小时后即可离开检查室;但是部分患者在做完检查后,可能会出现碘过敏反应和消化道症状,比如常见的荨麻疹、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表现,一般程度较轻,通常在数个小时后即可缓解。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例如喉头水肿,甚至出现休克,这个时候需要紧急启动抢救机制进行处理。
  常规CT检查主要包括CT平扫与增强CT检查,主要是用来判断脏器有无病变、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周围有无受累,可以观察整个扫描野内是否存在病变,但是对于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较弱。而CTA是一种独立的影像学检查,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利用其对比增强作用,使受检血管在CT设备中成像,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检查部位的血管是否存在发育畸形、管腔狭窄或扩张、动脉瘤等病变,为诊断以及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具体采用何种检查应视患者具体情况及检查目的而定,如果是检查脏腑器官,建议选择CT检查,如果是想要诊断血管性病变,建议选择CTA检查。
     (六安市中医院CT室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