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DBS手术:让生命不再颤抖
皖西日报
作者:宋金婷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本报讯(记者 宋金婷)帕金森患者就像时时刻刻被绳索捆绑着一样,四肢健全但不听使唤,身心遭受极大折磨。65岁的邬大爷就长年饱受帕金森疾病的折磨,近日,由六安市人民医院西院区神经外科赵光锐团队为其成功施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由术前的“抖不停”“动不了”到DBS开机后“不抖了”“能走了”,“一招”手术就解决了他十多年来的“抖慢僵”,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目前,该患者已康复出院,据回访了解到,患者在家中生活可以自理。该手术在西院区尚属首次,手术的圆满完成意味着皖西地区帕金森患者不用奔波,可在“家门口”进行一站式、标准化、专业化的诊疗及手术治疗,不仅帮助患者节约治疗费用,还为定期随访复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平衡和姿势障碍等。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还会出现抑郁、顽固性便秘、小便频急、睡眠障碍、嗅觉失灵、智能减退等非运动症状以及多汗、失眠、焦虑等自主神经症状。帕金森病的平均患病年龄为60岁,目前我国患者已超300万,成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外的中老年常见疾病。许多帕金森病患者及家人主动寻求手术治疗,主要是多年的药物治疗出现了副作用以及耐药性导致的症状加剧,患者在四肢抖动、僵硬、活动迟缓中度日,不受控制的震颤让其苦不堪言,他们迫切希望借由手术改善症状。 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赵光锐告诉记者:“帕金森手术主要有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DBS手术因其相对微创、安全和可调控性而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手术,手术在医院影像科、麻醉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的密切配合下得以施行,手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将两根极细的电极植入大脑深部,然后将起搏器(电池)植入皮下,连接好电极刺激作用的电路,通过对大脑深部某些神经核刺激,纠正异常的大脑电环路,从而减轻这些神经功能障碍、减少药物治疗剂量。该手术方式主要用于原发性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性疾病,起到明显缓解并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从帕金森患者的病情诊断、术前系统评估,再到制定周密手术计划、顺利完成手术,伤口愈合,等待约3-4周,最后DBS开机见证奇迹,全过程大约需要操作100多个步骤,“除了术前、术中借助先进精密的仪器,还需要根据经验对脑部穿刺点等三维坐标定位测算。术前,每一步的操作都要严谨细致,确定电极置入与计划靶点位置一致,这整个流程就像是解答数学方程式,一旦错一步,将会导致结果功亏一篑。术中,必须分毫不差地将电极植入测算好的最佳位置,一旦‘差之毫厘’便有‘谬之千里’的风险,而且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步步操作都关乎着手术成败和患者安危。”为了能够熟练掌握帕金森疾病的诊疗及手术,3年的时间里,赵光锐师从我国知名功能神经外科教授尹绍雅,白天跟着老师进手术室学习,夜晚回到宿舍研究手术视频等资料,通过不断地钻研,刊发数篇关于帕金森外科治疗的研究,积累的丰富经验帮助他成为医院帕金森疾病领域的成熟独立术者。“常年在外学习,除了家人的鼎力支持,学习最大的动力莫过于那些被帕金森病折磨的痛不欲生的患者,作为医生,想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截至目前,六安市人民医院西院区第三例帕金森DBS手术已顺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