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堆·烤红薯
皖西日报
作者:常锐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21日 来源:皖西日报
 胡晓芹 摄
常锐
一轮金色的夕阳,斜射着柔和而又刺眼的光芒。迎着阳光看去,一望无际收割完毕的水稻田里高低起伏的稻茬,折射出斑驳的光,小鸟在一片片忽明忽暗的地域里叽喳嬉闹。微风不燥,树木早已绿装换黄,近处水塘的芦苇荡也已枯黄了行装,白了鬓霜。这是自然界赐于农村人才有的惬意风光。 “快走,赶快回家烤红薯。”小伙伴的呼喊声,拽回了我游离的思绪。于是我双手紧握书包的肩带,风驰电掣地跑起来,每天上下学都走的土路,被我们你追我赶的脚步腾起灰尘烟雾。 进入家门随手将书包往桌上一扔,迅速跑到厨房,翻遍大锅小灶,找遍竹篮簸箕,不管是剩锅巴还是冷馒头,衔在嘴里就往红薯窖里跑。挑选几个体型匀称的红薯,带上铁锹便可以出门了。 邻居家人丁兴旺,按人头分得十来亩水田,稻谷成熟的季节,一大家人一起上阵,不论白天黑夜,与天气赛跑,拼命地抢收,直到晒稻场堆满一条条金色的谷堆,才会缓下脚步畅谈丰收的喜悦。 农村几乎每户人家都烧土灶大锅,稻草是最常用的柴火。等到秋粮入仓,大家才不紧不慢的去地里收拾稻草,或是肩挑回来,或是用板车拉回来,在晒稻场的一隅,择一处高地,把它们堆起来。 邻居家人多地广,自然稻草也多,草堆在我们生产队自然也是最大的。大草堆是母鸡的家园,散养的母鸡会在草堆里打洞、做窝。大草堆也是孩子们的乐园,一群孩子们放学后会在这里躲猫猫、练摔跤,有时候一不小心钻到草堆洞里,可能还会有意外的惊喜——一窝鸡蛋。 孩子们是自由的,没有家长的约束,也没有学习的烦恼,一个村庄的孩子年龄相仿的很多,大家都是好友玩伴。孩子们也是调皮的,没有危险意识和风险观念,大家可以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爬上数丈高的大树掏鸟窝;可以背着家长到任何水域去展示自己的游泳技能;也可以装着火柴到处放火烧茅草玩。我那调皮捣蛋的弟弟就喜欢放火玩,五六岁的年纪,不知道什么叫怕,随手便将邻居的大草堆点燃了。熊熊的大火奔腾起来,不知这个怂孩子是不是被巨大的火势吓得镇住了,居然站在草堆旁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苗往上蹿,直到父亲的大脚板踹到他的屁股上,才慌忙逃窜。 草堆起火是扑灭不了的,不管有多少只水桶,也不管多少人一起拼命,根本浇灭不了内部燃烧的稻草。我们不会考虑大人们如何面对处理这个事情,我们只会把这雄壮的火势当作风景一样欣赏。不知是哪个屁孩子突发奇想,用这失火的草堆来烤红薯。 我们最先是将红薯直接扔入火堆,然后一群孩子在晒稻场上玩耍,感到差不多的时候,再折断树枝去火堆里扒捞。有的红薯好像火候不到,烤得囫囵半生;有的被急火烧成焦炭,有的干脆被烈火烧得无影无踪。就那半生不熟的和那没有完全烧焦的红薯,孩子们依然津津有味地抢着吃。 “劳动人民智慧多”还是有道理的,经过几轮的实验,我们发现那些已经没有明火的区域,用铁锹在里面挖上一个洞,里面没有燃透的稻草接触外面的空气,会迅速蹦出殷红伴有蓝色的火焰,等到火焰熄灭就会变成鲜红的火苗,进而完全燃烧成焦黑状。用铁锹将鲜红的火苗使劲压实,在压实的平面上放置一个破铁片,再将红薯均匀地放在上面,最后再挖一些火苗厚厚地覆盖踏实。破铁片既可以防止红薯随着燃烧坍落而不知去向,也能够帮助红薯底部均匀受热,同步变熟。掌握这个方法后,大家开始纷纷效仿,于是失火的草堆又有了生机,每天都有很多大人和小孩围在四周烤红薯。 父母是农村人,感觉他们一年四季都很忙,农忙时节在地里,忙闲时节,为了生计再打打零工。于是,兄妹几个在外面玩没人会找我们,直到天黑到看不清人影,才会回家,很多时候锅还是凉的呢!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热衷于烤红薯,在嬉笑打闹中解决温饱的那种酣畅,甭提有多痛快。欢乐是无限的,可是失火的草堆寿命是有限的,历时一个星期的燃烧,金黄的大草堆全部化为灰烬,除了烤熟的红薯装进我们的肚子,其它的热量都释放到空中去了。于是,小伙伴们又开始寻找新的乐园,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能再放火烧草堆了,因为弟弟时常告诉小伙伴们,被踢的屁股到现在还痛呢! 天边一群大雁飞过,伸长脖子,悠闲的高唱,惊醒了远飘的思绪。天边挂着一轮硕大的夕阳,散射着金色的光芒。远处收割后的稻茬地,在光线的移动下忽隐忽现。我该回家接孩子了,他快放学了。 一晃眼,三十多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