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 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思考与探索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0月18日    来源:皖西日报

  郑丹丹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着重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具有系统性优势,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更应该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使劳动教育成为学校培养时代新人的有效方式。
  一、小学数学融合劳动教育的途径
  1、创设劳动实践情境,促进劳动技能发展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劳动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掌握劳动的技能。如一年级上册“整理房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整理房间”的劳动实践的情境。在认识分类整理房间的方法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
  2、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劳动教育契合点
  仔细研读教材,我们发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也有许多服务性劳动教育内容,如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图书馆”,二年级上册“回收废电池”“班级旧物市场”,三年级上册“捐书活动”等。如在“班级旧物市场”这一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已经看过的图书、闲置的玩具、小手工作品等带到教室里,进行班级旧物义卖活动。
  二、小学数学融合劳动教育的暑期实践
  2023年暑假期间,四年级数学组围绕新课标要求,依托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了“数学+劳动”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丰收·数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测量、计算、实践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了一系列数学与劳动相融合的特色作业。
  1、测量农田
  数学=枯燥的计算?麻烦的公式?不!数学也可以是有趣的小实验!孩子们走进学校的劳动基地,拿起手中的卷尺,三五成群专心地测量、讨论,真实感知班级试验田的大小。
  2、丰收的重量
  劳动基地里的黄瓜、西红柿、青椒、茄子等蔬菜即将成熟,等待孩子们前来采摘。看!一个个勤劳的身影在田地里穿梭,孩子们收获满满。孩子们拿出电子秤,争先恐后地测量着自己收获的果实,记录并感受着丰收的重量。从实践到感知,从估计到测量,孩子们体会到了自己收获的果实的重量。
  3、优化方案
  运用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优化》学习到的知识,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做菜之旅,采摘、清洗、切菜、炒菜、煮饭等流程中,怎样设计才能用时最短,孩子们在实践中思考着,通过优化得出最优的时间方案。
  当数学与劳动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呢?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何尝不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呢?
     (作者单位:六安市淠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