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园里忆切岭
皖西日报
作者:周钢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05日 来源:皖西日报
周钢
3月中旬,叶集平岗万亩桃花绽放,赶上该区桃花节芬芳开幕,我随“梦之路”省市作家叶集行采风来到平岗。 车辆刚进入平岗不久,路边山岗坡上矗立的巨大的“建设江淮果岭·助力乡村振兴”标牌闯入眼帘。随着不断起伏的岗坡,是不断起伏的万亩盛开的桃花。 车子在江淮果岭户外运动公园游客中心停下。众多车辆中,那辆挂着江苏牌照的房车十分醒目。看来平岗的万亩桃花盛景已扬名在外。 按照路边“江淮果岭户外运动公园导览图”标牌的指引,我们来到一处坡地的桃花园中。置身于粉红色的花海,横斜的枝条缀满了桃花,或直立或斜生的枝条上绽放着桃花,或星星点点,或簇拥争艳,放眼望去,让你目不睱接。真是“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如痴如醉徜徉在桃花丛中,我不由得想起在未名湖畔参观叶集区红色文化博物馆时,看到的那座缩小版的淠史杭工程纪念碑,想起60多年前,在平岗这块土地上,淠史杭工程建设中闻名的平岗切岭工程。 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的灌区,平岗切岭是淠史杭灌区工程中的奇迹。在海拔90米高的平岗岭上,平岗人和皖西人民一道,用智慧和力量,用血和汗,用最坚定的信仰,用最原始的工具,硬生生地切开了长约3公里、深24米、宽60米的史河渠区渠道,开挖土方342万立方米,把史河水送到了下游200多万亩良田。 1958年10月,平岗切岭工程动工。时任六安行署专员、淠史杭工程指挥赵子厚对当时的霍邱县县长邹立汉说:“切平岗岭工程太大,能不能拿下,看你们的。”邹立汉当场表态:“霍邱人民宁愿苦斗,不愿苦熬。任务再大再难,我们也要斗!”好一个叶集土话中的“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工程。平岗岭往下10米都是风化岩,铁锹和钢镐无处下牙。省里调来两台风钻机打眼,不断卡钻。好不容易打成炮眼装上炸药,放炮时漏气,爆破效果不行。复员军人冯克山带领复员军人爆破队经过反复讨论,采用先挖6—9米深、井口长宽各1米的“竖井”,然后再在井底打4个横洞,放置炸药。炮声起,响彻天地,松动土石方量惊人。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单凭用人力去挖,切岭工程3年都完不成。 1959年,皖西大地大旱持续,尽快打通平岗,十万火急!为抢进度,工地5万人发起拼搏战,实行三班倒。最后几天大突击,人接人排成人梯,传递装土箩筐。你想一想,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场景! 当年,连续干旱和浮夸风导致农村大范围饥荒。饥饿也在威胁着淠史杭工程工地上的每一个民工的生命。 那时,粮食等物资实行统购统销,地、县政府无权动用国库存粮。淠史杭工程总指挥赵子厚冒着不可言说的巨大风险,从金寨县调拨了2500公斤黄豆、1000公斤红糖,送到史河总干渠工地。要知道,当时的一碗黄豆就能救活一个民工啊!这种共产党人的铁血担当,不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最好诠释吗? 当平岗切岭工程完成,红石嘴枢纽工程打开闸门,奔腾而来,翻卷着欢快浪花,载着数万名建设者的欢歌笑语的史河水,穿过平岗渠道,流向下游干涸的土地,注入人们的心田。 可以说,“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淠史杭精神,在叶集平岗切岭工程中得到全面而生动的最好体现! “快来拍照!”同行文友的呼唤声,将我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的四周花海。此时,我仿佛看到桃花丛中幻化出的一身泥土、满头大汗、穿着旧军装的冯克山;下令调粮后站在办公桌前沉思的赵子厚的伟岸身影;平岗切岭工地红旗招展、数万民工拼搏奋战的宏大场面…… 人民创造历史,人民创造奇迹。亦如60多年前的平岗切岭,亦如今天平岗人赓继红色精神,在万亩荒岗奋力苦“斗”,建设江淮果岭,迎来春风里的桃花盛开。 夏末,我一定再来平岗,看千枝万条上的累累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