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带来的美好
皖西日报
作者:郑其源
新闻 时间:2022年10月13日 来源:皖西日报
郑其源
我自贫困中走来,深感今日生活的美好。 几十年前,我全家衣食不周,生活窘困。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号:“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我虽贫穷而不自知。甚至在我的头脑中也真有点“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的潜意识,认为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用得差一点,就越是发扬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并以苦为“乐”,有时快活得像阿Q一样,还哼几句“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但现实是残酷的,高兴是暂时的,更多的时候却是尴尬和无奈。那时,我和妻子的月工资总共只有80几元,除了供4个孩子上学,还要负担双方父母的部分生活费,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每到学校开学,几个孩子的学杂费就得几十元,这对当时的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我们的日常生活只能勉强着过,哪里还有多余的钱交学费呢。为了孩子的前途,我不得不张口向别人借。说实话,我这人有点死要面子活受罪,一般是不愿向别人借钱的。但梁山是逼上的,不借钱孩子就上不了学。无奈,考虑再三才向别人开口。但若别人婉言推辞,我的脸就像被火烧了似的,胀得通红。当时的窘态,一定是十分可笑而狼狈的。 然而最使我心伤的是,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中受到别人的奚落。那是一个夏天的周末,我所在单位在露天广场给学员放电视,职工和家属都可以去看。那时我们单位多数人家已买了黑白电视,我家没有。我的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在电视放映前就和邻居家的孩子一道,扛着一条长凳去占了一个较好的位置。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都去看电视。我带着一个凳子坐在人群的后面。这时电视还未开始放映,坐在我不远处的一个外号叫“老资老味”的人瞅了瞅我,突然站起来气势汹汹地质问:“你身为教员,是怎么教育你的子女的?好的位置都被你家孩子占了,别人坐在哪里看?想占好位置,就自己买一个。”我被他“当头一棒”打懵了,一时语塞。他越叫嗓门越大,在场的几十双眼睛都看着我,我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似的,抬不起头来,恨不得钻进地缝。这一晚电视放了些什么,我一点都不知道,昏昏沉沉地回到家中。 那一夜,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心想,占好位置的孩子多得很,他不指责别的家长,为何独给我难堪?我想起鲁迅作品中的“孔乙己”,他因为贫穷,别人就可以无视他的人格尊严,而处处嘲弄和叽笑他。虽然孔乙己时代早已过去,但在现实生活中看不起穷人的势利眼依然存在。在黑白电视机已不是稀罕物的年代,我却买不起,遭人蔑视和挖苦就难以避免了。 改革开放后,欣逢盛世,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和老伴的工资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几个孩子先后参加了工作,我们家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衣食无忧,家里还买了大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饮食上已不存在吃不饱的问题了,而是更加讲究食物的营养。有时,孩子们为了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生活,还请我们到五星级宾馆吃自助餐。那上百种的菜肴,五光十色,香气扑鼻。而且多种饮料、糕点任你选,看了就令人垂涎。此时此刻,回想起当年,怎不让人感慨万千! 在衣食足的同时,我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在晚年享受更多的生活乐趣,心情愉悦地走完人生的路? 有人说,旅游是一种文化的享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退休后,由于多方面情况的好转,口袋里也有了一点小钱,加之孩子们的资助,我可以到国内外走一走、看一看,饱览各地的名山大川、文化名城以及现代都市的风光了。于是,我和老伴先后去了京、沪、深,港、澳、台,苏、杭,西安、南京、无锡,重庆、成都,周庄、乌镇以及黄山、九华山、桂林,还有日本东京等。旅游不仅带来了愉悦,丰富了阅历,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享受。 我们到浙江绍兴,就享受了一次文化饕餮大餐。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到当代的两千多年历史中,这里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如越王勾践、范蠡、王允、王羲之、陆游、秋瑾、徐锡麟、蔡元培等。还有这里的老屋、古桥和其他名胜古迹,都散发出古老文化的芳香。绍兴也是鲁迅先生的故乡,你可以看到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咸亨酒店、土谷祠以及祥林嫂淘米的小河边和河中的乌篷船,等等。走进绍兴,就仿佛在读一部长卷文化史;又好像在读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