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游皖南川藏线
皖西日报
作者:宋明林
新闻 时间:2022年10月13日 来源:皖西日报
宋明林
疫情影响,不能出省旅游,我们兄弟姐妹商议决定,自驾旅游皖南川藏线,领略一下早就传说的自然美景。 2022年9月5日早上,驾车从六安出发,上午11点多钟进入皖南川藏线东入口处,路左边有一个醒目的“皖南川藏线”标牌,我们在路边一家土菜馆简单吃了午饭,就沿着不宽的公路向前行驶。川藏线公路弯道多,沿途是幽深丛林,怪石嶙峋,茶园围绕,竹林满山,真是美不胜收。弟妹们不停地用手机拍照。此时,我想起古诗人苏轼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多时,我们来到千亩红杉林,随着秋季到来,各种颜色相互交织,有浅红色,有浅黄色,更多的是绿色,它们仪态万方,雄伟秀丽,优雅地屹立在湿润的土地上。这里游客不多,一位工作人员说:“11月红杉林全红了,游人才多起来”。因干旱水位低,我们只能乘坐竹筏在新挖的小河里观景拍照。 当天下午,我们来到板桥村。板桥,是革命老区,当年新四军常在此活动,游击队踏遍青山足迹。昨天的板桥,革命先辈前赴后继;今天的板桥,依然续写新的篇章。这个村民宿很多,有的很气派,我们在一家“古月民宿”住了下来,这是一栋三层楼房,外观雅致,内装讲究,室内设施齐全,服务热情。吃完晚饭,我们一行散步山村小道,全村民房多数灰色的瓦、白色的墙、金黄色的门窗,古色古香明显。村旁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晰见底,河水里几条银色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二弟和两个妹妹跟随鱼的游动方向,从桥上跑到桥下观看不够,恋恋不舍。河两岸有古树有竹林,有成片的玉米地,有五颜六色的野花,更有蓝天白云。傍晚的山村多处炊烟缕缕升起,就像一幅绝妙的水彩画,在这里充分享受大自然氧吧带来的清新感。 我们来到一栋靠山而建的民房,一位80多岁的老人坐在门前木椅上,热情向我们招手。交谈中,得知这位老人有一对儿女都在宁囯市工作,他和老伴在家看守老房子,每到节假日,儿女们都回来看望。我们临走时,老人非要送给几个他亲自种的小南瓜,我们不好意思收下,最后按10元一个付给老人6个小南瓜钱。多数人家房后种植许多枣树,棵棵枣树挂满黄黄的大枣。这迷人的景色,醉人的芳香,甜甜的空气,给人安谧静美的享受,让人留恋。 第二天,我们穿行川藏线弯道最多的一段公路,沿途曲折惊险,山青水秀,竹林连绵,风景独特,真是一步一秀景,一见一倾心。据说,这条公路是上世纪70年代,泾县县委书记带领桃岭人民用四年多时间修一条18公里的公路,当年是靠一双手、一双肩,凭着愚公移山精神修成了这条天路。如今在这里驾车,车外是悬崖峭壁,一路翠绿绵延,我们要记住这是当年许多人曾经流过血、流过汗、流过眼泪修成的路。 在南山幽谷景点,游客较多,这里一座座山像刀削一样陡峭,气势磅礴,非常神奇,从山上直流而下河水,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浪花,仿佛是大自然谱写一首动人的歌,赐予最好看的光彩。 皖南川藏线景点较多,我们在有山有水地方留影,在石壁写有红字的地方照像。这里一切,用一个字来概括“野”,野山,野树,野花,野草,野果,野水溪,野水,野味,等等,在这里行走,让人“伸手拿云擦汗,放眼水墨万重来”的感觉。 川藏线短暂旅行,我们兄弟姐妹共同感到,旅行能放松自己的心情,能宽阔自己的眼界,能受到正能量教育,能找到新的美好。更多体会到,大山宽容,能拥抱万物多彩的生命,太阳宽容,能送你甘霖送你和风,一语宽容,雨露缤纷,一生宽容,心系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