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红土地·城事·茶舍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文化叶集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丁仕龙

  家乡叶集荣获中国“文学之乡”称号,我心里甜蜜蜜的。因为我曾是叶集《未名文艺》的副主编之一,在任5年倾注了大量心血。因为参与《未名文艺》的审稿、校对等工作,使我对家乡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
  叶集文化底蕴丰厚,素有“文藻之乡”之称。清朝嘉庆年间,叶集区的洪集就出现了“窦氏诗歌世家”,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窦国华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名体恤百姓的好官,他把灵魂温度与人格品质统一了起来,为后来的官员诗人提供了为官和为文的楷模,其家族中有多人是受人尊敬的秀才和诗人,他们写下的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一直流传至今。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鲁迅在北京发起成立未名社,未名社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以翻译介绍外国进步文学为主,兼及文学创作,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社团,鲁迅评价未名社“是一个实地劳作,不尚叫嚣的小团体”,它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学发展起着重要影响。未名社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曹靖华等6人,其中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4人皆为叶集籍作家,并且同在叶集明强小学读书,在鲁迅、曹靖华离京后他们成为未名社的实际骨干,因此后人称这四人为“未名四杰”。著名作家鲁彦周曾感叹道:“一个小集镇、一个小学校,同时出现一批作家,这现象非常罕见,而它就在叶集出现了。”
  历史带给叶集人的是一份极具价值和独特的文化——未名文化,为了弘扬未名文化,现在叶集修了未名湖人民公园、未名广场、未名路,先后创办了文学期刊《未名文艺》和微刊《yj未名文学》,前不久还成立了叶集未名文化研究会,叶集将用科学的、艺术的审美价值观挖掘、收集、整理未名文化,让未名文化走向成功、走出影响。
  穿过历史烟云,但见英雄威武。在受邀协助家乡编写《红色故事》的日日夜夜里,我无数次地被先烈们的事迹感动着,他们那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跃动,他们那宁死不屈含笑赴刑场的场面令我泪眼模糊。
  1921年春,叶集人韦素园与蒋光慈、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曹靖华等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韦素园等人列席了共产国际第三次会议,亲耳聆听了列宁同志的演讲。
  1925年,中共党员、霍邱县白塔畈(今属金寨县)人袁新民等在平岗尧岭乡建立了农民协会。
  1927年10月,中共霍邱县特别支部在叶集明强小学成立,袁新民任特支书记。
  1929年11月24日,举行了有名的尧冲暴动,这是“六霍起义”的组成部分,打响了叶集地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9年5月袁新民在阜阳被捕,随后入狱,1930年10月9日,袁新民等12名被捕共产党人被押赴安庆北门外杀害,在押往刑场途中,沿途群众看见袁新民等人高呼“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新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大义凛然,从容就义。
  赵赤坪,原名赵慈坪,又名赵善甫,1902年12月生于叶集镇北街,他参加过李大钊领导的北京五千群众天安门大集会,将鲁迅麾下“未名社”作为庇护所在北京从事过地下工作,曾受霍邱县党组织委派参加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1947年10月,以叶集为中心的南霍(邱)固(始)县民主政府成立,赵赤坪被委任为叶集镇镇长。
  赵赤坪一生追随党,执着地为党工作,就像向日葵那样,党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方向。参加革命后他7次入狱,6次脱险,最终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革命战争期间,1100多名叶集儿女献出生命,艰苦的革命斗争,造就了杨国夫、陶勇、陈宜贵、桂绍忠、王奎先、张希才、陈发洪、徐体山8位开国将军和一大批中共高级干部。
  红色,是叶集的底色,革命的火种在这片热土上得以延续,如今,红色文化不仅是叶集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成为助推叶集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城市建设的精神动力。
  退休后,我曾去女儿家住了好几年,认识了女儿所在单位的几位部队干部,一天晚饭后在部队大院操场散步,和一位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退休干部边走边聊起天来。退休干部问:您老家住在什么地方?我回答:安徽六安。一听六安,他非常惊讶:你认识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吗?我说:不认识,但我知道徐副主席,他是六安市叶集区人。接着我们两聊起徐贵祥副主席的《历史的天空》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事。他说,徐贵祥是当代著名军旅作家,他的小说最大特点是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活丰满,在这方面他是大旗独树。
  聊天是轻松不经意的,但对我心灵的震撼是深刻的。从那位军队退休干部的语气神态中,我体会到一个重量级的文化人对家乡知名度的提升所起的作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将发挥一粒微尘的作用,热爱家乡,报效桑梓,让未名文化永远薪火相传,让红色文化更加激情壮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