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思品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03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王莉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推动其学习的内部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呢?笔者结合教学的实践,浅谈一些体会。
  一、爱屋及乌 培养兴趣
  教学实践一再表明,学生学习极度情绪化,喜欢一个老师,就会“爱屋及乌”,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上该教师所授科目。因而,政治教师欲使学生对政治科目感兴趣,首先要让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听取学生的评说,收集整理学生的意见,笔者归纳了受学生欢迎的六类教师的特点:
  一是有才学的老师。有真才实学,在某一学科上真正起骨干作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具体表现为不会轻易被问题问倒,不会轻易被题目难倒,不会轻易被考试考倒,所教学科学生成绩出色,不仅有才而且有德,学生由衷钦佩。二是有爱心的老师。那些像慈父慈母一样的教师,有抚养孩子的经历和体验,知道抚养一个孩子的艰难辛苦,所以对待学生表现出关爱和耐心,体现出一种母爱父爱。老师的行动深深地感动和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无限崇敬,自然得到学生的喜欢和爱戴。三是会赏识的老师。“我们的老师总是表扬鼓励我。”这样的老师明白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孩子个个喜欢高帽子的道理,注重激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适时鼓励,适度夸张,点燃孩子的信心之火,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孩子充满自信。四是很公正的教师。无论学生贫富贵贱,无论学生聪慧愚钝,无论学生乖巧逆戾,所有的判断处理都是依据事实公理,不偏听偏信偏私偏爱,不枉不纵不袒不护,以自己的努力,尽力在班级里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秩序,使学生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有理走遍天下。五是特风趣的老师。风趣幽默的老师讲课往往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引入新课,将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在学生感到疲劳时就会来几段风趣幽默逗学生开心,让学生乐学。六是很时尚的教师。教师思想解放,观念新颖,爱好广泛,朝气蓬勃,活跃好动。对社会的流行色和时代的新发展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爱好了解,有共同的语言,有参与学生正当文体娱乐活动的爱好兴趣和技能,拿得起,放得下,会让一些学生崇拜,受学生欢迎。
  二、贴近生活 激发兴趣
  由于初中思品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与初中学生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加之书本上的有些知识与观点可能与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不尽相同,导致了学生对思品课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思品课上讲的都是书本知识,根本与生活无关。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一切非智力因素的先导。而学生的兴趣从哪里来呢?当然是从他熟悉的地方来。因此,政治课必须从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出发,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并结合相关知识使比较抽象、枯燥的基本概念、原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活课堂。同时,时政资料的搜集,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书看报,关注新闻热点,从而使学生普遍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此外,还可把时政引入常规教学,如在课前三分钟演讲,安排今日社评、要闻解说、一周热点回顾等板块,让学生自己收集通报时事,老师进行必要的点评。
  三、积极践行 根植兴趣
  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是相互融通的。教育一旦脱离了生活便是无根的、脆弱的、干涸的教育。联系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典型事例,让学生自己从中悟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社会实际问题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样才会使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产生兴趣。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组织各种相适应的社会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体验生活,联系实际,用课本知识解释社会问题,让学生感到政治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学生兴趣。
    (作者单位:六安皋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