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讲好身边“疫”线故事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03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李玫

  2022年4月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生活的城市六安按下了“暂停”键,中心城区实施疫情封控静态管理后,全市广大志愿者们坚守一线,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持续处于高位运转,随处可见的“防护白”“志愿红”“守护蓝”,全力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担当作为,生动地亮出了城市温度和文明底色,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最是风雨见初心,危难时刻见担当。疫情是一场大考,更是一面镜子。它既能锤炼我们的勇气与毅力,也能为我们提供更为鲜活的教材与示范。深入并坚守在“疫”线这群最可爱的人,正是思政建设教育的生动素材。在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过程中,应将这些生动的抗疫“活素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广大青年把爱国情、报国志书写在战“疫”一线,始终坚持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身体力行中诠释好志愿者精神与中国力量。
  挖掘“疫”线先进典型。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六安,疫情发生后,有4000支志愿服务队伍、15.25万志愿者投身抗“疫”前沿,与社会各界一起联防联控、共克时艰。如叶集区独臂老人桑德龙主动加入志愿服务,六安20多名退役老兵联名提交集体请战书、爱心的哥为方便穿上防护服剃成“光头强”……他们都是伟大抗“疫”精神的践行者,这些平凡而朴实的故事里,传递着初心与担当、温度与文明。要充分挖掘和整理好身边那些抗“疫”先进人物事迹,提炼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精气神,将之融入到实际工作和思政建设中,积极挖掘抗“疫”思政元素,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凝聚榜样的力量,切实增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和担当作为成才报国的信心和决心。
  传递“疫”线正能量。疫情防控一次次取得胜利,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发动群众群防群控的有效性。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家庭,层层动员、人人参战,有效阻止了疫情的扩散蔓延。在疫情一线,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看似相同却各不相同。广大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军人、数不胜数的企业职工、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他们不分昼夜、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展现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深厚情怀。无数真实感人的故事,坚定了信心、鼓舞了斗志、凝聚了力量。通过深入挖掘“疫”线好故事,可以传递“疫”线正能量,增强思想政治引领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提升思想政治建设内涵。面对疫情,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都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和自律,上下一心、共克时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发展背后的制度优势和道路自信。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背负前行和付出。感恩和贡献更需要传承,应将战“疫”中形成的强大抗“疫”力量与思想政治建设相互融合,将“防疫”正能量积极融入思政大课堂,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召力和引导渗透性,用先进典型和榜样力量引领带动群众,培育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增强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作者单位:六安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