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文旅周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贴春联“宜迟不宜早”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2月08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李肖容 摄
  前面说了春联的来历,那么传统习惯上,贴春联有哪些讲究?为什么贴春联“宜迟不宜早”呢?
  过去由于经济不发达,社会上有很多穷人,他们常年靠借债过日子,到了年底,讨债人就会上门要债,但是,穷人家一年到头入不敷出,大多数到了年底,依然还是没钱还账,电影《白毛女》,就很生动地反映了这样的场景。
  杨白劳为了躲债,到了年底也不敢回家,直到大年三十晚上才偷偷地跑回来,给喜儿扯上二尺红头绳,但即便这样,黄世仁还是不依不饶,硬逼着杨白劳卖女抵债,最后杨白劳被逼自杀。
  当然,这是一件比较恶劣的案例,因为它违反了民间的规矩,引起公愤是必然的。
  其实过去,民间有个规矩,讨债人到了欠债人家门口的时候,如果看到门上已经贴上门对子,就不能再进欠债人家里要债了,所谓“门对子一贴,讨债人歇脚(jue)”,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这个原因,过去那些欠债还不起的穷人家,到了年三十,早早地就把门对子贴上,防止讨债人来要债,而那些不欠债的、相对富裕的人家,就没有这种顾虑,他们会有意识地把门对子贴晚一些,以示与穷人家的区别,渐渐就形成了,贴春联“宜迟不宜早”的习俗。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民间有“早过十五晚过年”的说法,这种说法的本意,是提醒和告诫人们,应该少玩乐、少享受;多勤奋、多劳动,因为习惯上从吃年夜饭开始,就算正式过年了,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这期间,人们不需要劳动和辛苦,只是吃喝玩乐,迟一点开始,早一点结束,本身就有要求勤劳、自律自省的意思。
  年夜饭吃得晚,门对子就贴得晚,因为一般贴门对子的时间,是在吃年夜饭之前,贴好门对子,放一挂鞭炮,就正式开饭了。
  如今这个年俗,很多人已经不在意了,毕竟现在家家户户都“不差钱”,靠借债过日子的家庭基本没有了,就是有一些欠债的人,大多也是生意往来造成的,这种事情一般只能找法院才能解决,跟贴门对子的早迟,基本没有关系了。
  另外现在很多年轻人,跟父母是分开居住的,过年的时候,会早早离开小家回到父母那里,小家不可能很晚贴春联,既不方便也不现实,所以说,年俗一定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那些不符合现实状况,或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旧年俗,消失是必然的结果,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循守旧、抱残守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