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不剃头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2月08日 来源:皖西日报

“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那么,“正月里不剃头”这个旧年俗,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年俗呢?这得从古老的汉族传统习俗说起。 汉族人自古以来是没有剃发习惯的,童年时覆颈披发,男孩到了15岁时束发为髻,女子则以盘发为主,而且,头发是万万不能剃的,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就是这个意思。 那时候,剃发不仅是“不孝”,而且是作为一种刑罚存在,当时有一种“髡刑”,就是剪去头发,三国时期曹操”割发代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到了清朝,满族人开始入主中原,为了加强统治,彻底征服汉民族,于是大力推行满族文化,提出了“剃发易服”的政策,也就是让所有人,一律改剃满族发型,改著满族服饰。当时有个“剃发令”,其执行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个剃发令,引起了汉族人强烈的反抗情绪,汉族人民为保护世代相承的文化习俗,进行了此起彼伏的英勇斗争,“宁做束发鬼,不做剃头人”就是当时很流行的一句话,为此很多人也失去了生命,其中1645年发生的“嘉定三屠”就与“剃发易服”有关,清朝统治者后来也多次对不愿意剃发的汉族人进行过暴力镇压。 但毕竟“脖子硬不过刀”,最终还是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活着的人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剃发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 虽然反抗失败了,但心里一直不服,为了继续反抗满清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这里其实是暗含“思旧”的意思,也就是“思念旧朝”,这个“旧朝”是指当时的明朝,说着说着就成了“死舅”了。 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人们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那为什么非得“死舅舅”,而不是死“爷爷”或是其他呢? 因为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威严的象征,家庭分家一般都是由舅舅来主持公道,在过去的家庭里,舅舅的地位很高,因而“死舅舅”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这个习俗,今天已经不存在了,自民国以后,大家都有了剃发的习惯,人们留短发,一年四季都需要剃头,这个年俗自然也就消失了。 今天之所以还有一些人,偶尔会说“正月不剃头”,其实是正月里不需要剃头,因为一般人在过年前,都会理发迎接新年,如果不讲究的话,一个月不理发也过得去,到了“二月二龙抬头”,去剪发正好还图个“彩头”。 “正月不剃头”,现在大多是作玩笑话来说了,那些讲究的女孩男孩们,也不会为了这句话而不理发,“正月不剃头”,既失去了历史意义,也不符合现实需求,失去这个旧年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