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艾草香
皖西日报
作者:高平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本报记者 田凯平 摄
高平
早晨,上班途中路过农贸市场,在菜摊边,我看到一位大爷推着板车在卖艾草。艾草足足有一板车,两三根艾草扎成一小束,一把一元钱。早上赶集的顾客买完菜往往都会顺便买上一两把,摊前围着很多人,看来大爷的生意十分兴隆。我拿起一小把碧绿的艾草,闻了又闻,艾草丝丝的香味,使我陶醉。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临了。 艾草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物品。母亲在家里菜园地里,总要留出一小块,专门种艾草。农历四月底五月初,当艾草长得亭亭玉立,差不多快有一人高的时候,端午节也就应该不远了。 端午的早晨,当太阳还未升起,挂在草尖上的露珠还在做着晶莹剔透的梦,母亲便招呼我和弟弟起床去割艾。艾草植株挺直,叶面有白毫,散发着朴素、蕴蓄的清香,还有五月的阳光和雨露混合的味道。远望,呈灰绿色;近观,羽状叶子背面披着一层白色绒毛。不一会儿功夫,我们便会扛回一大捆。艾草割回来之后,我们将它分成一束束,或插在大门两旁,或放在窗台上,或悬挂在房梁下,这时,整个家里就弥漫着恬淡安然的艾叶清香。母亲还会叫我们送一些给周围邻居。 端午插艾是乡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插艾草起初的目的是为了驱灾避邪,因为艾叶有一种特殊的挥发性香味,在高温潮湿的初夏季节,它可以驱走蚊蝇、蜈蚣等毒虫,艾叶还可以入药治病。端午过后,原本青翠欲滴的艾叶逐渐干枯,母亲就小心地把它们从门上、墙上拿下来,捆扎好,收藏起来。 在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储藏有一些干艾叶,如遇孩子伤寒肚痛,就用艾叶煎一碗水饮下去,或者焙一把艾叶敷于腹部,只需几个时辰,就寒消痛散了。如果老人孩子久咳不止,母亲会把干艾叶用水泡开,然后切碎打在鸡蛋里,再放上一些生姜在锅里炒了吃,连吃几天,往往咳嗽一准痊愈,比吃药还管用。那种很独特的苦香,使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艾草可是最早与我们肌肤相亲的植物。在皖西乡村,有一个风俗至今流行,那就是给刚出生三天的婴儿洗澡。我们这里叫做“洗三”。老人们用艾草、松枝和金银花藤等植物熬煮一大锅水,倒入木盆,那水热气腾腾的,散发着幽幽的清香,然后把新生儿轻放进去,托住头,先洗头发,再洗身子。有时婴儿洗完澡,坐月子的大人也要用这水洗澡,据说能防治痱子,祛瘴气除胎毒,还能让皮肤光洁。 艾草在生长早期,嫩艾叶还可以作为美食。在老家,清明时节,母亲把刚发出嫩叶的艾叶采回来,洗净后放在开水里焯一下,然后捞起在凉水中漂洗去掉苦味,再沥干切碎,和瘦肉、葱、姜、香菜等搅拌在一起,作为饺子馅,一点儿也吃不出艾叶的苦味,倒能吃出艾叶淡淡的清香味儿。还可以选用嫩艾草最顶处的嫩芽切碎,打入鸡蛋一起拌匀,下平底锅煎成蛋卷。嫩艾草炒鸡蛋苦中带甘,别有一番风味。 艾草还能为艾灸疗法提供原料。艾灸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外治法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自我保健和治疗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强身健体,还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保养。 “庭院艾草荷包满,端午粽味又飘香。”端午节,因为有了艾草和咸蛋,有了粽子和雄黄酒,才过得生趣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