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大王庙
皖西日报
作者:沈卫东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03日 来源:皖西日报
沈卫东
谷雨时节春盛极至,也是初夏即将来到之时。山川锦秀,葱茏蓊郁,我收到一封红土地上发来的请柬。参加“百年光辉路·红色金寨行”庆祝建党100周年金寨县文化旅游主题创作采风活动,来到大别山腹地金寨县丁家埠大王庙。 大王庙坐落在金寨县南溪镇丁家埠小街东南侧,始建于1871年,三进院落,宽敞明亮,青砖木柱斗拱瓦顶结构。正面大殿是往来商贾祈求平安发财祭庙,周围厢房为民团营房。这里山清水秀,自古商贾云集,人杰地灵。河也应了这两岸青山对峙,浩浩荡荡一路跌撞穿山而过,名曰夹河。大王庙原为生意人祈求发财的祭庙,而丁家埠则是原商南地区天然的水陆码头和边贸重镇,又是地方军阀课税征粮、治安管理的重要据点。 有这样一处人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之地,久而久之便成了千里大别山屈指可数、繁华富庶的重镇。丁家埠鱼龙混杂的环境,也为立夏节起义的前期提供了人员隐蔽、物资筹备等条件。 1928年商南党组织决定举行商南起义,并成立商南区委。而此时周维炯担任商南区委委员兼少共区委书记。他利用他二舅与团总的关系,打入丁埠民团内部任班长,并在民团和周围群众当中发展11名党员,组建党支部,秘密策划武装起义。 周维炯,立夏节起义总指挥,丁家埠民团起义主要组织者。1908年出生,1923年,15岁的他考入商城笔架山农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受地方党组织委派赴武汉黄浦分校学习,并在毛泽东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过课。1927年回乡秘密组建武装小组。 站在金寨县丁家埠大王庙的雕塑前,92年前立夏节起义的枪炮声、呐喊声仿佛又在耳边回响。 1929年5月4日晚,在丁家埠后山树林里,一个基层党支部正在召开秘密会议。书记周维炯神情庄严地说:同志们,最近,商罗麻特别区委在穿石庙召开紧急会议,鉴于情况骤变,决定把原定中秋节起义提前到立夏节。我们的任务是夺取丁家埠民团的枪支,全歼杨晋阶团匪。周维炯话音未落,与会同志都振奋起来。 周维炯接着说:我们的起义直接影响着整个商南暴动的成败,事关大局,切不可疏忽。怎么个打法,还得很好地合计合计。 当时会议形成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趁其不备,夜袭民团,砸它个稀巴烂;第二种意见:瞅机会偷走枪支;第三种意见:丁家埠民团不仅枪好,而且战斗力非常强,最好还是智取。最后会议决定:策反民团,智取枪支。 立夏节这天,团总外出过节。周维炯灵机一动,以“节日要整齐内务”为由,要求团丁们把枪支集中起来挂在大厅的墙上,吩咐在这里摆放五张八仙桌。团丁们都急切盼望天快黑,好好吃一顿。 天黑了,周维炯哨声一响,团丁很快集合点名,只有田继美手提裤子从厕所里慢悠悠地走来。周维炯训斥他,田继美顶撞,被罚站三根香的岗。其他团丁暗自窃喜。田继美嘟哝着嘴心里说,你们等着瞧吧! 晚餐周维炯举起酒壶说:弟兄们,大队长日日“剿共”,夜夜“联防”,劳苦功高。今天过节,俺们敬他几杯怎么样? “好!”众团丁大呼小叫。 一向狡猾多疑的副团总,三杯酒下肚,提出要与周维炯划拳。周维炯连输几拳,使了一个眼色,其他同志一拥而上都要向副团总学习。 几个来回,大队长与副团总烂醉如泥。 周维炯见时机已到,向门外做了个手势。田继美突然掉转枪口,瞄准屋里的人,大喊呵斥:别动,谁动打死谁! 团丁们还没反应过来,七八名共产党员迅速把枪支从墙上收集起来,将大队长与副团总绑了。 周维炯掏出身上的盒子枪,纵身跳上方桌“啪、啪”开了两枪,大声说道:我是共产党,要缴你们的枪闹革命。愿意跟我走的人站到我一边,不愿的现在可以回家!但是,有谁敢与革命为敌,我就要他脑袋! 当众团丁知道最敬重的“炯爷”是共产党,都愿意跟着他,纷纷站到“炯爷”的身后。40多个团丁,只有一个选择了回家。 与此同时,周维炯早早派人赶往团总杨晋阶的老巢,趁其熟睡之机将其擒获。 丁家埠民团宣布起义成功。其他暴动点如期起义,立夏节起义获得全面胜利。 金寨县委党校红色党史专家李业坤老师向我们描述那场气壮山河的以农村包围城市取得成功的光辉典范,脸上洋溢着无比的自豪。李老师家爷爷和叔爷爷都是大别山反围剿战斗中牺牲的烈士。 告别大王庙,92年前大王庙的烽火仿佛还在眼前燃烧。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说: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啊,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金寨人民经历了可歌可泣的昨天,建设着如火如荼的今天,也一定会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