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举措建议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23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李锋

  为全面了解桃岭乡农村电子商务情况,促进全乡农村电子商务更好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今年4-6月,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各村电商服务点、合作社,走访农户、服务点负责人、微商代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目前,全乡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有11家。全乡建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8个,增加就业岗位10余个。投入30万元,建设桃岭电商示范中心,内设电商产品展示展销馆、网络直播间、电商农产品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已在2020年6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鼓励村创福公司创办金牌坊电子商务公司,起到牵头作用,发展村集体经济,打造村级农产品销售综合平台,依靠该平台为商户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全方位服务,发展订单式“销售+养殖”模式,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为脱贫攻坚增添新动能。
  二、我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各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目前,我乡8个村只有5个村有发展电商的企业和个体,全乡电商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培训上,发展进程不一,仅有牌坊村建成了电子商务点,其他各村暂时还未形成规模。
  (二)特色产品量少单一,品牌程度低。通过网络平台经营销售的品类多为县域农产品,主要有俏俏果“香薯干”“核桃仁”、先徽挂面、茶叶、瓜蒌子、茶籽油等,虽然初具一定的品牌效应,但品种单一,且没有本乡特色。大部分特色农产品生产未成规模化、标准化,未通过QS认证,未形成统一品牌。
  (三)物流体系不完善,成本较高。一是物流体系建设方面,全乡目前有四处快递营业点,分部在2个行政村境内,不能把物流网络覆盖到全乡,电子商务物流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突出,农村外购商品进村与农副产品进城面临“短路”困境。二是人工、用地、道路运输方面的费用持续上扬,导致物流成本偏高,严重制约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四)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紧缺。我乡电子商务企业普遍反映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特别是缺乏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商贸业务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虽然我乡通过各类电子商务培训培养了一些人员,但多数专业技能偏低,只能完成电子商务的基本电脑操作,缺乏既懂农业农村工作,又懂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和农村电商带头人。而乡镇、农村的医疗、教育和商业配套不足,吸引专业人才的难度较大。
  三、我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农村电子商务对推动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农村生产经营模式,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当前,我乡农业生产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为主,农业生产安排被动、收入不稳。同时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较长,农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环节成本过高。而电子商务流程拓展了传统交易方式的同时简化了供应链环节,降低了农产品交易成本,也让农业生产者准确、实时了解市场动态信息,了解市场需求状况,合理组织生产,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
  (二)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在农村电子商务中,农户尤其是贫困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电商扶贫,农产品销售增长能够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小康。同时,发展农村电商产业,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还能吸引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四、我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引导和培育一批新的电商专业人才。二是规划建设专业化快递电商物流链。通过建设专业化快递链,有效带动全乡电子商务与快递行业的协同发展,实现快递规模化发展、集约化发展。
  (二)加大开发力度,打造农特产知名品牌。一是大力开发更多高附加值、高效益、富有本地特色、民族特色的农特产,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二是重视农特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工作,及时对产品进行商标注册,申请“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认证,全面推行溯源机制,提高农特产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策划、包装、宣传力度,通过新媒体、淘宝、直播等形式,对农特产品开展宣传推介。
  (三)加强电商培训,创新电商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开展对有电商就业和创业意向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业务技能培训,同时引导电商企业主动与贫困户对接,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电商,增加自我造血能力。二是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引进应用型、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四是调动和鼓励返乡大学毕业生等发展农村电商的积极性,培养一批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
  (四)延伸网络覆盖,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一是加快仓储物流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现仓、干、配一体化的“全程冷链运输”,完善鲜活农产品(果蔬、肉类、水产品)包装、保鲜等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最大限度减少生鲜农产品损失。二是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自提点、代收服务点等模式,降低物流配送难度,更好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作者系金寨县桃岭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