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节与期待
皖西日报
作者:庄有禄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庄有禄
读罢徐敏的《请君试品梅花雪》和《坐车》两篇散文,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心头为之一热,为其婉约俊美的文笔和一气呵成的气势而击节赞赏。 徐敏虽然年轻,但阅读面较广,知识储备较为丰富,驾驭语言文字能力较强,具有比较深厚的创作潜质。倘若能够持之以恒地坚守下去,前程定会妩媚光明,令人甚感欣慰。 《请君试品梅花雪》主要取材于《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和四十九回相关内容。文章开篇仿如一组远镜头,气势磅礴,荡气回肠,聊作铺垫。突然把镜头拉近,亮出了品茗之地栊翠庵,把读者的思绪一下子引向《红楼梦》的相关章节之中,立马陷入沉思。 紧接着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妙玉与宝玉、宝钗和黛玉四人品茗的雅趣与不俗。作者不是复印机似的复述原文,而是经过咀嚼消化之后,组成自己的语言,抒发高雅的意趣,表达超尘拔俗、冷峻孤傲的见解:“品茶不宜人多,最讲究的是精神的契合。”“这场体己之茶最后真正能够与妙玉成为品茶知音的唯有自行闯入的宝玉”。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行文至此,作者的观点便和盘托出,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令人回味不已。 文章语言清俊凝练,形象生动,如行云流水,读之快意,仿佛聆听一位清纯高雅的女士在轻拢慢捻抚琴,又如品味一杯淡香四溢的梅花酒,五脏六腑无一处不熨帖,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愫得到了升华,不禁深深体味到:文学名著具有无穷的魅力,宛如一座精神富矿,采之不竭,陶情冶性,影响久远。 《坐车》由自小晕车、不喜欢坐车开篇,欲扬先抑,先声夺人。紧接着详细交代了晕车的感受和战胜它的方法,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渐渐品尝到坐车的乐趣”,内容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接下来文章紧扣“坐车的乐趣”铺展开来,分述了“坐车去一个熟悉的地方”、“坐车去远方”,“坐过最长的车”、“坐过最惊险的车”、“坐过最惊喜的车”,“一个人坐车”、“和家人坐车”、“和朋友坐车”,“诗词里的车”、“影视剧里的车”和“现实里的车”的不同经历、见闻、感受和特色,既有惟妙惟肖的具体描述,也有高屋建瓴的总体叙述,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条分缕析,相得益彰,令人赞佩。 作者善于从纷繁芜杂的材料中抽丝剥茧,梳理出几个层次,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描述坐车的不同见闻,抒发坐车的不同感悟,由此及彼,由具体到抽象,思路开阔,联想丰富,洋洋洒洒,收放自如,令人刮目相看。 此外,引用古诗词,信手拈来,恰当好处。将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李白的“虎鼓瑟兮鸾回车”;辛弃疾的“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夜鱼龙舞”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嵌入叙述的语句中,读来顺畅,既增添了文采,又深化了内涵,行文摇曳多姿,耐人寻味不已。 从以上两篇散文可以看出,作者创作态度严谨,善于提炼主题,善于谋篇布局,重视炼词炼句,虽算不上“字字看来皆是血”,但也颇花费了一番心思,可谓准备充分,行文讲究,值得文学新人们学习。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十分期待着徐敏创作出更多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为皖西文苑增添一抹新的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