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 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果子园乡主导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黄大立

  产业兴则百业旺,当前正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阶段,如何把产业做大做强是摆在所有乡村干部面前的必考课题,经过几年的努力,金寨县果子园乡通过认真考察调研,试点推广,有了一些初步的成绩,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未来的产业发展之路充满信心,偶有心得,以飨读者。
  一、果子园乡主导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果子园乡位于金寨县西南部,处大别山腹地,平均海拔400多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历史上盛产粮、桑、竹、木、茶、果、药,素有“蚕乡”之誉。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蚕桑是果子园乡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金寨县蚕桑生产的重点发展基地。到20世纪90年代,又发展了天麻、灵芝等新型产业。
  进入21世纪,因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蚕桑、天麻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开拓大市场,培育新支柱”迫在眉睫。2015年果子园乡开始尝试着在辖区内推广栽植黄金梨树,当年就在佛堂坳村流转土地220亩,栽植黄金梨树2万株,2016年便获丰收,毛收益达50万元,一些群众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便先后栽植起黄金梨树来,到2018年底,全乡共栽植的黄金梨约2000余亩。
  2019年至2020年,果子园乡党委、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黄金梨产业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举全乡之力培育黄金梨“一乡一业”,打造果园之乡。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奖补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村民的积极性,黄金梨树的栽植也从佛堂坳村逐渐向其他村扩展,并形成了燎原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乡全年新增栽植黄金梨树26万株,截至目前,全乡规范种植黄金梨近8000亩,“一乡一业”初具规模。
  二、果子园乡主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建设规模小,布局分散。目前,果子园乡黄金梨主要是由经营主体和个体农户发展起来的,经营主体规模不大,整体而言,仍是以一家一户经营的小规模生产为主,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
  2、地域品牌实力不强。在推进黄金产业的过程中,果子园乡成立黄金梨发展协会,统一注册了商标“果子园印象”,但就目前而言,商标并未统一规范使用,社会认可度不高,具有强烈地域性的地理标识也尚未形成或注册,对外宣传时,缺少有效名片。
  3、土地利用率不高。普通黄金梨树苗行、株之间的空白地带大量闲置,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4、尚未形成健康发展的产业链。黄金梨销售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企业,一些剔除掉的果子、个头较小的果子因无处销售,只能任其烂在地中,造成果农利益受损。
  三、果子园乡主导产业发展的对策
  1、突破传统生产模式,推行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黄金梨协会的作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探索和推行适合现代梨果业经营的形式和途径。依托金果园、恒发等经营主体,按照自愿的原则,引导其他群众入股或在协会的领导下联合经营,逐步向专业化过渡。
  2、做大做强做优品牌。适时举办梨花文化节,增加旅游元素,吸纳人气。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介,加大“果子园印象”品牌的宣传力度,力争走出去;乡党委、政府要积极协助协会在注册地理标识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黄金梨的知名度,做到有底气;协会要进一步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开展有机食品认证,确保稳得住。
  3、发展立体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在行、株距的空白地带套种茶树、小香薯、西瓜、白芨等其他作物,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也防范了黄金梨在遭受病虫害或灾害天气后而出现的减收风险。
  4、逐步推进梨果深加工企业建设,加快产业链的形成。招商或发动乡内黄金梨种植大户成立一批以生产鲜果、果汁饮料、果酒、梨膏、梨罐头为主的贮运和加工企业,深加工项目有望在2021年正式投产,并在外建立多个窗口,掌握产品市场信息。同时集中有效的资金、信息、人才等资源,上连市场,下连农户,与果农签订产销合同,解决果农的销售之忧,使果农与企业之间组成紧密的联合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商品率,逐渐形成健康发展的黄金梨产业链。
  四、结论
  果子园气候温和湿润,土地广袤肥沃,特别适合黄金梨树的栽植。黄金梨树成长快、挂果早、果质优,在全乡推广种植黄金梨,是打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促进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但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循序渐进,切不可贪大冒进,在逐步扩大规模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引进或成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形成良性循环,还要进一步优化管理,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提高质量,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系金寨县果子园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