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干预
皖西日报
作者:王彩琴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提到糖尿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控制血糖”,认为只要血糖仪上的数值在正常范围,就可以高枕无忧。但实际上,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其管理远不止“控糖”这么简单。长期血糖波动或控制不佳,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悄悄损伤身体的血管、神经、器官等多个系统,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类型,掌握提前预防的方法,对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都至关重要。 控糖是基础,但不是全部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但不能仅停留在“降血糖”层面。 1.控糖的意义:稳定的血糖能减少高血糖对血管、神经的直接损伤,是预防并发症的前提。若血糖长期忽高忽低,即使单次检测数值正常,也可能埋下并发症的隐患。 2.为何需要兼顾其他:糖尿病患者常伴随血压、血脂异常,这些因素会与高血糖“协同作用”,加速血管病变。此外,体重、生活习惯等也会影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管理糖尿病需要“多维度发力”,而非只盯着血糖仪。 常见并发症需提前警惕 糖尿病会在不知不觉中侵蚀血管、神经和器官,引发多种并发症,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需细心观察。 1.眼部并发症:高血糖会损伤眼底血管,可能导致视力模糊、视物变形,严重时甚至失明。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眼底出血或渗出,若不及时干预,病情会逐渐加重。 2.肾脏并发症:肾脏是过滤血液的重要器官,长期高血糖会破坏肾脏的滤过功能,导致蛋白质漏入尿液(蛋白尿)。初期可能无明显不适,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水肿、乏力,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3.神经并发症:神经损伤多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觉减退,比如走路时像踩在棉花上,或接触热水时感觉不到烫。严重时可能影响肢体活动,甚至出现足部溃疡(糖尿病足)。 4.心血管并发症:高血糖会损伤心血管血管壁,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胸闷、头晕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比普通人更隐匿,需格外留意。 预防并发症从这几方面入手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需要将管理融入日常生活,形成长期习惯。 1.全面控制代谢指标:除了血糖,还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将这些指标控制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若存在肥胖或超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减少身体代谢负担。 2.坚持科学饮食与运动:饮食上避免高糖、高油、高盐食物,多吃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每周坚持一定次数的运动,既能帮助控糖,又能改善血液循环。 3.定期做并发症筛查:每年进行眼底检查,排查眼部病变;定期检测尿蛋白和肾功能,早期发现肾脏问题;关注手脚感觉变化,定期做神经功能评估;定期检查心血管相关指标,如心电图、血管超声等,防范心血管疾病风险。 4.重视足部护理:每天检查双脚,查看是否有伤口、红肿、水疱,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穿过紧的鞋子挤压脚部;洗脚时控制水温,避免烫伤,洗完后擦干双脚,尤其是脚趾缝。 出现这些信号应及时就医 若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并发症的早期提示,需及时就医:视力突然下降、眼前出现黑影或视物变形;双脚麻木、刺痛加重,或出现不明原因的伤口且难以愈合;下肢水肿、尿量明显减少或增多;频繁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尤其是活动后症状加重。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控糖是基础,但预防并发症才是最终目标。患者不能只关注血糖数值,而要从饮食、运动、定期筛查等多方面入手,全面管理身体状况。只要坚持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前防范并发症,就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带来的危害,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记住,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并发症的预防,只有积极行动、科学应对,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远离并发症的困扰。 (长丰县双凤工业区医院 王彩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