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正气 赤诚红心
——皖西革命先烈诗词选读评析
皖西日报
作者:严仍江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31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为了民族独立与解放,皖西曾有30万儿女慷慨捐躯,殷殷鲜血汇入豪迈的大别山革命精神。革命先烈留下的革命诗词冲天拏云、浪漫潇洒,是天地之间正气的浩然翻涌,是赤子内心的真情告白,是先烈英勇壮举的生动诠释。 忧国忧民,痛心疾首。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政府黑暗、军阀混战、列强横行、豪强横夺、天灾人祸,致使民不聊生。对此,革命先烈凝视关注,忧心如焚,哀痛不已。“茫茫四海起战争,苍生何日庆太平?”(《苦难诗》),面对四海纷纭的战争带来的苦痛,詹谷堂为百姓向苍天发问:太平的日子何时才来啊?他对军阀战争频发的愤恨、对人民群众深陷战争灾难的同情溢于词句。“祖辈辛勤夜不眠,严君整日重担肩。频遭欠岁难温饱,那堪兵燹苦连年。国事纷纭病夫态,山河破碎不忍看。”(《明志诗》),面对家庭不堪的辛劳与重负,面对灾荒与兵火,面对国家动乱、国相病态、山河破碎,曹蕴真内心痛苦至极,直呼一切“不忍看”。“中原到处血殷红,欲哭黄花泪亦穷。”(《赠学友》),面对残酷、血腥的大屠杀,蒋光慈哭干了眼泪,表现了他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形势处于低潮时的愤懑和感伤之情。在苦难面前,革命先烈绝不麻木,他们看得清,痛得很,忧得深,彰显英雄广博的情怀。 树立理想,立志革命。在苦难、凶险面前,詹谷堂立志如“大江一片狂浪起,斩尽妖魔济众生”;在豺狼遍地之境,李书铭写下“自顾须眉七尺躯,豺狼遍地问何如?为民不斩妖魔尽,留此头颅愧有余”(《致父决心诗》),立志为民斩尽妖魔,不惜头颅,表明以身许国的雄心壮志;面对艰难国事,青年许继慎写下“国事艰难日,英雄奋起时。光阴如逝水,觉醒不宜迟”(《江上口占》),表达要及时奋起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面对帝国主义的极度压迫、军阀的嫉妒蹂躏,蒋光慈写下新诗《中国劳动歌》,向劳苦大众发出呐喊“起来,中国劳苦的同胞呀”,指出身处的危险,“倘若我们再不起来反抗,我们将永远堕于黑暗的深窟”“倘若我们再不想法自救,我们将永成为被宰割的鱼肉”“倘若我们再不夺回自由,我们将永远蒙着卑贱的羞辱”,进而引导民众“打破帝国主义的压迫,恢复中华民族的自主”“推翻贪暴凶残的军阀,解放劳苦同胞的锁扣”“我们高举鲜艳的红旗,努力向那社会革命走”,激情号召大家快快奋起投身革命。诗歌以铿锵有力的语言发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追求自由幸福人生的呼唤。 信仰不改,坚韧不拔。“愿作弥衡鼓自挝,一腔热血走天涯。笔下泪珠刀下血,灌注人间革命花。”(《绝命诗》)。1930年9月,刘白驹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严词拒绝敌人的诱降,写下此诗表明心迹:愿像汉代祢衡一样,绝不向敌人妥协、屈服,愿怀满腔热血为革命四处奔波,愿用泪水和鲜血浇灌革命花朵争取胜利。“阳春未到必经秋,天道循环有自由。冲出云围还是月,共君携手看沉浮。”(《赠学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大浪淘沙,有些人革命意志衰退、甚至背叛革命信仰,蒋光慈就用这首诗勉励同志、坚定自我。“束发读书时,着意爱梅洁。一任漫天风雪飞,怒放花称浥。结识陆放翁,千载知音客。傲骨遒姿更扬眉,堪笑群芳歇。”(《卜算子·咏梅)》。1921年秋,詹谷堂在董必武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步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借咏梅花表明自己的志向:要像凌寒的梅花一样,不怕环境险恶,始终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改初心,百折不挠,这是先烈普遍的英雄品质! 乐观前行,浪漫为文。这些革命的诗词,是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高度结合,是先烈们悲壮的革命人生与革命乐观主义气概的真实记载。“大江一片狂浪起,斩尽妖魔济众生。”“为民不斩妖魔尽,留此头颅愧有余。”“寻求真理狂澜挽,展望神州换新颜”,何等自信豪迈!“鼓轮破巨浪,风送夕阳归。明晨云雾散,昂首看朝晖。”“冲出云围还是月,共君携手看沉浮。”“庸夫不识丧主恨,烈士坟前看落花。”何等潇洒浪漫!“客中十分思骨肉,梦里几度到家乡。”“一腔热血走天涯……灌注人间革命花。”情感何等丰富美好!只有为革命视死如归的人,才能写出这么壮美、浪漫的诗词,做到人品与才情的和谐统一。 革命先烈的这些诗词,是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也是革命文化中的瑰宝。徜徉其中,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我们的人生得到滋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