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副 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芳华永存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24日    来源:皖西日报

  龚惠

  大坝巍巍,碧水汤汤。每当游客漫步在龙河口水库的千米大坝上,都被这座被誉为“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坝”而折服。它肩负着防洪、灌溉、供水、生态等多重任务,成为江淮大地水利版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958年,当时年仅20来岁的许芳华来到大坝的建设场地。因在大坝建设期间的成绩突出,1960年,她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
  7月4日,86岁的许芳华劳模去世。这位从淠史杭工程建设工地上成长起来的一线劳模,其奋斗故事至今仍激励着皖西儿女不断前进。
  1939年9月,许芳华出生于舒城县干汊河镇瑜城村的一个贫民家庭,这个村刚好位于当时的龙河口水库下游,只要遇到发大水,村子就会被淹,年幼的她不得不跟着父母背井离乡讨生活。1958年,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舒城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全县之力,兴修龙河口水库。
  听说兴修龙河口水库的消息后,刚刚结婚三天的许芳华就来到龙河口水库修建工地,把新婚时穿的花棉袄一脱,光着脚板就开始干活,从不叫苦叫累,“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希望水库修好,人们可以过上好日子。”
  抱着这样的初心,在工地上,许芳华面对脏活累活毫不犹豫。挑土时,她趟趟比别人多背几锹土,天天比别人多跑几个来回。当工地指挥部从成千上万的女同志中挑选出120人组建“刘胡兰战斗连”时,大伙异口同声地选她当连长。要强的许芳华还带领“刘胡兰战斗连”的姑娘们和“董存瑞战斗连”的小伙子们比赛挑土、拉石磙,最后,“刘胡兰战斗连”的姑娘们获胜了。从此,许芳华在水库工地也“一战成名”。
  “老学穆桂英,少学花木兰。是英雄,是好汉,水库工地比比看。”“大姐老妹们哎,我们加油干啊,做男子汉啊”……一个个响亮的口号成了水库工地上的最动听的音符。这些当年响彻在大坝建设工地上的劳动号子,如今听来,依旧让人热血沸腾。
  水库大坝于1958年兴建,1960年竣工,历时三年。由于许芳华在大坝建设期间的成绩突出,1960年,她被评为省级劳模。在水库工地的三年,影响并改变了许芳华的一生。
  淠史杭水悠悠,带走了几代淠史杭人的芳华,但皖西人民“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战天斗地精神成为所有人记忆中抹不去的“丰碑”,激励着大家继续奋发前行。
  2022年,皖西日报社以许芳华劳模为原型,制作微电影《依依芳华》,再现淠史杭工程龙河口水库建设艰难而又光辉的峥嵘岁月,留住了生动的历史影像。
  “同学们,今天我带来的是一群劳模的故事。其中,许芳华劳模就是当年淠史杭工程龙河口水库工地的建设者中杰出的一位……”在六安市总工会主办的“劳动光荣,声动校园”六安市劳模工匠进校园全国示范活动中,面对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安徽省劳动模范、舒城万佛湖旅游管理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金会再一次讲起许芳华劳模的故事,讲述淠史杭工程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劳模群像。
  围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近年来,六安市总工会依托劳模工匠“六进”宣讲、“六安工人大思政课”等平台载体,采取生动活泼、易于被职工群众接受的方式,让“劳模的故事多感人、劳模的本事有传人”。
  “为了讲好龙河口故事,我和同事们一个个去拜访当年水利建设者,听他们说、看他们做、感受着老一辈人们的奉献精神。”涂金会回忆起走访许芳华老人的经历,聆听了这些“最熟悉的身边人”的故事。
  忙忙碌碌是一生,轰轰烈烈也是一生。我们很难拥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如何将平凡的人生过得有意义,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人生课题。而今,许芳华老人走了,初心映芳华,她的精神依然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