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之源
皖西日报
作者:孙宗万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03日 来源:皖西日报
 “泾渭分明”的三河交汇处 张孟舒 摄
孙宗万
肥西县三河镇因杭埠河、丰乐河、小南河三条河流在此交汇流入巢湖而得名,更因优越的水运码头位置而繁荣。在水运扛起物流大梁的古代,同时拥有杭埠河、丰乐河、小南河三条水上运输通道,如同拥有现代化的陆上交通枢纽,不想繁华都难!历史上的舒城、肥西、庐江三县商品进出,主要就是通过这里进巢湖入长江走向全国。三河镇的水运码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河上游的杭埠河是长江水系巢湖的重要支流,古称龙舒水、巴洋河。全长145公里,流域面积3064平方公里。该河发源于岳西县大别山区的猫耳尖(在石关主薄园一带),岳西县境内称为姚家河,流入舒城县后称晓天河,出龙河口水库后称杭埠河。从西南山区的晓天流入,经东北平原地带的杭埠流出舒城,在肥西三河和丰乐河汇合,杭埠河穿越舒城腹地,滋润着两岸,是妥妥的舒城母亲河。 未修龙河口水库前,杭埠河水量充沛,常年通航,尤其在每年的雨水季节,河面上放排的、撑船的,百舸争流,是舒城物流的黄金水道。山区的茶叶、山漆、桐油、茶油、板栗、木竹、中药材等土特产,和干汊河、千人桥、杭埠等圩畈区的大米、菜籽油等农产品,经杭埠河水运,从三河入巢湖进长江远至南京、上海等地。外地的洋布、洋油、洋伞、皮鞋、肥皂、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也借此河道水运进来。三河是舒城物流进出县域的必经之地。 那时,杭埠河沿线的重要水运码头依次有五板桥、乌沙、中梅河、九井、转水湾、干汊河、上七里河、杭埠等,其中五板桥、乌沙、中梅河在修建龙河口水库时已淹没。这些水运码头,有的在北宋神宗年间(公元1050年前后)就久负盛名,成为舒城的经济重镇,如九井、杭埠(北宋时称为航步)、新仓(北宋时是舒城辖区)。杭埠河在舒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着母亲河的重要地位。 龙河口水库建成后,杭埠河上游来水被截流蓄存,杭埠河的航运功能因此丧失,舒城水运物流被更强大的陆路运输所代替。时代巨变,山河亦然! 丰乐河发源于金安区同霍山县交界的皮岭、小霍山等大别山支脉延伸地带。主河道依次流经金安区的东河口镇、双河镇,舒城县的柏林乡、桃溪镇、千人桥镇、杭埠镇,肥西县的新仓镇、丰乐镇,至三河镇汇入杭埠河(合称新河),经新河口入巢湖。全河长118公里,流域面积2240平方公里。金安、舒城、肥西三县区以此河划界,所以该河又称界河。 丰乐河流出金安区双河镇后,途经人口密集、人为活动频繁的丘陵圩畈区,河水泥沙含量较高,在三河镇和杭埠河汇合时,形成了安徽版的“泾渭分明”奇观:杭埠河清澈透明,丰乐河混黄不清。在空中用无人机拍下,蔚为壮观,大自然赐给了三河镇一个美妙绝伦的水文景观。 丰乐河之名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历史上有一个地方叫枫梓堰,栖息着一对美丽的凤凰,每天太阳升起,百鸟纷纷飞来朝拜,莺歌燕舞,热闹非凡。枫梓堰里有一条黑鱼精寂寞孤单、无人理睬,天长日久产生了嫉妒之心。有一天突然跳出枫梓堰,企图吃掉凤凰。凤凰见状大鸣一声,向北飞去,落在一条小河里,被两个放牛娃看见,他们齐声喊道:“凤凰落在河里了!凤凰落在河里了!”附近百姓闻讯,认为凤凰是吉祥之鸟,它落下的地方肯定是风水宝地,于是纷纷迁居到此,繁衍生息。后来人们便把这条河称为凤落河。由于此河两岸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耕作,农民年年丰收,欢乐幸福,后人依据谐音把“凤落河”改为“丰乐河”,更显吉祥。 丰乐河的上游是山区,河床陡峭弯曲,水浅并不通航,流到双河后,河床开始平缓,河面变宽,平均约百米。历史上双河至桃溪可通航15吨级以下木船,桃溪以下可常年通航30吨级木帆船。后来由于山区水土流失,导致河床砂砾堆积,河道淤塞,通航能力逐渐削弱。 1970年后,丰乐河沿线纷纷开采黄砂资源对外销售,在增加当地收入的同时,客观上起到了疏浚河床的作用。经过十多年的采砂疏浚,下游航道变深变宽,通航条件大为改善。1980年后,桃溪至姚湾16公里河面宽108米,航道宽15米,最小弯曲半径220米,枯水深0.6-0.9米,每年6-8月可通航20吨级船只。姚湾至丰乐6公里河面宽140米,航道宽15米,最小弯曲半径220米,枯水深1-1.5米,每年5-10月可通航100吨级船只。丰乐至新三河口河面宽88-110米,航道宽20米,最小弯曲半径450米,枯水深2-2.5米,可常年通航100-300吨级机动船只。 目前,在三河新河口上游,丰乐河里50吨级船只游弋河上,泊在河边的100吨级以上的机动船也随处可见。丰乐河的航运能力正在逐渐恢复,三河已部分恢复了水运码头的功能,必将为三河当地及周边县区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三河这颗璀璨的巢湖明珠,必将随着合肥成为新一线城市而大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