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特别关注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七月的书单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甘武进

  七月的风裹挟着炽热,也捎来历史的回响。当蝉鸣攀上枝头,党旗在骄阳下舒展,读书便成了这个特殊月份里最有意义的仪式。翻开那承载岁月沧桑与革命精神的书籍,我仿佛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悟信仰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漫长曲折的发展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中,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功不可没,是他们星火燎原,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抛头颅洒热血,才推翻封建统治、战胜外来侵略、建成社会主义国家。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呢?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一批民族的仁人志士走上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呢?
  由谢春涛主编的《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一书,讲述40位中国优秀青年为理想信念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其中,既有老一代革命家朱德、叶剑英等人,他们入党绝不是为个人的荣华富贵;也有著名民主人士宋庆龄、邓初民等人,他们一生追求救国救民,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他们进一步的追求;著名文化人钱学森、华罗庚,他们申请入党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刻认识。
  “哪有斩不除的荆棘,哪有打不死的豺虎,哪有推不倒的山岳?你只需奋斗着,勇猛地奋斗着;持续着,永远地持续着,胜利就是你的了,胜利就是你的了。”在《红船精神》一书中,如邓中夏一样的共产党员或掷地有声、敢为人先,或情深意切、敢于担当,或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展现了“红船精神”的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昭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二战”著名的战地记者西蒙诺夫来到中国。他对中国共产党指挥的60万军队战胜国民党80万军队感到惊奇,特地提出要到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徐州进行实地考察。当听说还有543万民工为解放军织起一条条强大的补给线时,他大为感叹:“这是人类战争史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是真正的人民战争!”《靠山》这本书中那些支前群众的伟大奉献让人敬佩,他们为战争作出的伟大牺牲,应该为后世知晓。
  1962年3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德重回井冈山。回望当年在井冈山烽火岁月,他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天下第一山”几个大字,以此来为井冈山命名。《大河奔流》这部作品,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将抽象的精神理念转化为可感、可见、可传的人物与事件,生动且细腻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长河的波澜壮阔,为读者呈现一幅中国共产党人用信仰与行动铸就的精神图谱。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实干,是一种极为宝贵且不可或缺的品质,在新时代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由任初轩编的《做新时代的实干家》一书,围绕新时代实干家这一核心主题,汇聚了诸多深刻且具启发性的理论与评论文章,为我们明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何为实干、为何实干以及怎样实干,为广大党员干部乃至每一位有志于为时代发展贡献力量的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指引与行动指南。
  在七月的阅读中,我不仅在汲取知识,更在进行一场精神的洗礼。这些书籍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让我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当七月的夜幕降临,我合上书本,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闪耀着光芒的精神,依然在心中回荡,指引我前行的方向,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