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代代传
皖西日报
作者:魏益君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魏益君
在我们家那本老相册深处,珍藏着一张泛黄却意义非凡的照片:年轻的父亲,胸前那枚党徽熠熠生辉,站在公社的大门口,眼神中闪烁着那个特定年代独有的坚定与光芒。这张照片,宛如我们家红色血脉的源头,随着岁月的长河潺潺流淌,逐渐汇聚成一片深邃而赤诚的海洋。三年前的那个“七一”建党节,当全家三代人中的第七位成员在大学入党时,父亲郑重宣布:我们的家庭党小组正式成立。 每年的七月一日,天刚蒙蒙亮,父亲总是比往常起得更早。我时常透过窗帘的缝隙,窥见他小心翼翼地从衣柜的深处,取出那套仅在重要场合才会穿戴的藏青色中山装,党徽被他郑重其事地别在胸前,端端正正。随后,他会在茶几上整齐地摆放好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这个庄严而神圣的仪式,就是为了认真开好家庭党小组会。 父亲是建国后第一批在村里入党的“老布尔什维克”。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则是在九十年代,怀揣着对党的热爱与忠诚,相继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中生代”的党员。而年轻一辈,更是带着新时代的思想与活力加入了党的大家庭。 家庭党小组的会议,有着一套独特而庄严的流程。首先,由父亲带领大家,重温那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他那略带颤抖却依然坚定的声音,总能让在场的每一个人肃然起敬,心中涌起无尽的崇高与敬仰。接着,是思想汇报环节,每个人都要如实汇报自己半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坦诚相待,毫无保留。然而,最令人敬畏的,永远是接下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环节。 二哥的“酒瓶子问题”,几乎成了每次会议的固定议题。二嫂会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二哥这半年来的“醉酒事迹”:三月初,因为醉酒错过了女儿的家长会;五月份,酒后失言得罪了重要客户……父亲听着,眉头越皱越紧,最后总会语重心长地说:“老二啊,你这样子,怎么对得起你胸前的那枚党徽?”这时,二哥就会像个犯错的小学生一样,羞愧地低下头。而他的整改承诺书,至今还贴在厨房的冰箱上,时刻提醒着他要改正错误。 大嫂的“时尚病”,则是另一个典型案例。去年,她为了买一个名牌包,竟然挪用了母亲的养老钱。父亲在会上严肃地说:“小张啊,你这种行为,往小了说是虚荣心作祟,往大了说就是背离了党的宗旨和原则。”说着,他拿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让大嫂当场朗读。那天晚上,我看见大嫂偷偷将她那些名牌衣服收了起来。 然而,我们的党小组会并非只是简单的“批斗会”。河南水灾时,父亲第一个提议捐款捐物,老家修路时,我们更是筹集了两万多资金。最让父亲欣慰的是年轻一代的表现。去年“七一”建党节时,刚入党的小侄子激动地汇报说,他组织的“党史知识竞赛”在校内获得了一等奖。父亲听完,眼眶微微泛红,悄悄抹了抹眼角,然后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毛泽东选集》郑重地送给了他。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薪火不息。 当母亲终于端出她拿手的红烧肉,宣布会议结束时,客厅里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而愉悦。二哥会主动给父亲斟上一小杯酒,大嫂则忙着给大家夹菜、盛汤。在这个普通的家庭聚会上,锻造的是党性修养与家风传承的完美融合。这种聚会既严肃认真,又充满了温情与关爱。 饭桌上,父亲常常感慨地说:“咱们家的党小组,就是要让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