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要闻·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术前禁食 科学空腹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20日    来源:皖西日报

  手术,对于许多患者而言,是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关键一步,而禁饮禁食则是手术前至关重要的准备工作。为什么必须空腹?看似“苛刻”的要求背后藏着怎样的安全密码?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场“空腹之约”的神秘面纱。
术前为什么要禁饮禁食?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拥有一套精妙的保护机制,为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食管下段括约肌日夜坚守食管和胃的入口,严防“偷渡者”;吞咽反射精准地协调各个器官,确保食物和液体安全通行;一旦发现“入侵者”,咳嗽反射立马拉响“警报”,将其轰出去。然而麻醉之后,这三道防线相继失守,胃内容物如脱缰之马涌进食管,一旦呛入气管,轻者阻塞呼吸道,重者发生肺部感染、肺水肿、血氧饱和度下降。
  不仅如此,胃肠道手术术前的禁饮禁食同样至关重要。胃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和消化液很可能在手术过程中污染手术区域,大大增加了术后感染和瘘的发生风险,延长患者康复时间,甚至威胁生命健康。
禁饮禁食的时间该如何把握?
  术前禁饮禁食是手术安全的“防护锁”,但绝非“饥饿耐力赛”。长时间空腹会让患者陷入烦躁、焦虑的“饥渴牢笼”,可能引发水电解质紊乱、麻醉风险升高、血糖波动等问题,拖累术后恢复。2021年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提出的“2-4-6-8原则”是科学禁食的黄金攻略:
  2小时限饮:麻醉前2小时可少量饮用清水、清茶等透明液体(≤5ml/公斤体重或总量≤400ml),禁酒精,量少排空快,解渴又安全;
  4小时母乳:婴儿术前4小时可喂母乳,天然营养易消化,为手术储备能量;
  6小时轻食:成人术前6小时可吃吐司、白粥等碳水,易消化排空;需注意喂奶粉的婴儿要禁食6小时;
  8小时禁食高脂:炸鸡、红烧肉等油腻食物需提前8小时忌口,避免胃内残留引发反流误吸。
  把握禁食“火候”,既能守护安全,又能减轻不适,让手术更顺利!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简单套用上述黄金原则,以下几类人需格外注意!
  糖尿病患者:禁食时长要与血糖波动相匹配,医生要看血糖、算手术时间,必要时可通过输液稳控血糖,妥妥的“血糖管家”。
  孕妇:因为子宫压迫胃排空慢,因此需要延长禁食时间,细致谨慎的做好麻醉管理,预防出现胃反流。
  食道病患者(如反流、裂孔疝):本就胃门松弛,医生需“加码禁食”并可能配合药物加固食管括约肌,降低反流误吸概率。
  肠梗阻患者:肠道堵塞严重需要禁食加胃肠减压,把肠道排空后方可进行手术。
  长期服用镇痛药者:药物让胃肠放慢节奏,医生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和身体情况,对禁食时间进行个体化调整,以确保胃内食物在手术前充分排空。
  肥胖患者:身上的肉肉挤得腹压增高,胃里东西“易进难出”,还可能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隐形炸弹”。医生需综合体重、病史定制“高配版”禁食计划,降低手术风险。
  急诊患者:情况紧急按饱胃患者实施麻醉。必要时置入胃管引流,尽可能降低误吸风险。
  总之,术前禁食没有“标准答案”,每一次个性化调整都是为了让患者的安全得到最大保障。
术前需口服用药怎么办?
  术前吃药是门“技术活”!像阿司匹林、华法林这些抗血小板药、抗凝药会增加出血风险,需提前停用或换药“接力”。降压药、抗癫痫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建议在术前2小时以少量清水快速送服,既稳定病情又不增误吸风险。其他如甲状腺药、抗抑郁药,突然断供会让身体“闹罢工”,乖乖按医嘱吃才是上策。
  关键细节要记牢:把正在吃的药列清单,术前和医生“交底”,别擅自做主!用药方案因人而异,听医嘱才是“安全密码”。
禁饮禁食期间注意事项
  在禁饮禁食期间,患者感到口渴和饥饿,可以用湿棉签湿润口唇,以缓解不适。同时,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平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术前禁饮禁食是守护手术安全的关键防线,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更加明白禁食的重要性,遵循科学的禁食原则,配合医生的个性化方案,用短暂的自律,换取手术的顺利与健康的长久。
    (南陵县医院手术室 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