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破解失眠困境
皖西日报
作者:程万仁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30日 来源:皖西日报
失眠,临床医学上又将其称为“睡眠障碍”。这是一种现代人常见的睡眠与觉醒状态有关的疾病,其与人体失常的睡眠和觉醒机制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等。据统计,全国约有45%的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且大部分睡眠障碍的患者还同时存在焦虑性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持续的睡眠障碍还可导致现代人出现抑郁心理,更甚者,失眠还是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障碍的早期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睡眠问题也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重要议题。临床针对失眠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法,中医疗法与西医干预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以失眠的中医特色疗法进行相关说明,同时在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来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 什么是失眠? 失眠在中医中属“不寐”范畴,疾病的病因病机至今无统一结论,但其病机总属于阴阳失衡,阳盛阴衰,阴不涵阳,阴阳失交。《灵枢·邪客》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景岳全书》曰:“盖寐本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中医认为睡眠和醒觉与人的精神存在联系,神统摄于心,关乎五脏,神安守舍则能安睡,若神不安其舍,游荡飞扬,意思是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症,包括无法安睡、睡眠过多或是出现梦游、梦多、梦魇、梦惊、梦语以及鼾眠等等。与中医不同,西医从人体解剖结构出发,即人脑干内存在特定的睡眠诱导区,可以影响睡眠的解剖结构有额叶底部、脑部皮质、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等,以及睡眠的体液调节机制,当影响睡眠的结构受损或者部分神经递质释放异常,则会导致失眠的产生。 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治疗失眠强调外敷内调的原则,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等多种中医特色手段,调节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手段: 一、中药治疗 中药在中医失眠治疗中起主导作用的内调措施。中医认为,患者情绪不稳定,情志不舒则恐伤及肝脏;体内痰火旺盛可上扰心神;思虑过度则又伤及肾脏,致使心肾不交,心阳过亢;心虚胆怯,气血两虚,更是导致入睡困难,容易半夜醒来或睡眠不深,醒后难以再入眠。临床根据患者病因以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辨证施治。心脾两虚证的患者,可应用补益心脾、安神定志的归脾汤进行加减;肝郁化火证的患者,可应用疏肝解郁、清热安神的龙胆泻肝汤进行加减;心肾不交证的患者,可应用滋阴降火、调和心肾,恢复阴阳平衡的黄连阿胶汤进行加减;痰火扰神证的患者,可应用清热化痰、安定心神的温胆汤进行加减。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进行药物的调整,往往能出现更加显著的效果。 二、针灸与推拿按摩 针灸与推拿是中医最为常见的物理疗法,其可通过针刺和手法推拿对相关的经络与穴位进行刺激,可有效促进气血运行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进而促使患者安睡、睡好觉。两者治疗失眠的优势在于无副作用且效果持久,尤其适合长期失眠的患者。针灸常用的穴位一般有:失眠穴、内关、神门、三阴交、四神聪、后溪、足三里等穴位,在这些穴位进行针灸可达到镇静安神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针灸可同时作用于多个穴位,有效疏通患者气血,帮助患者心神通达,不仅益气健脾、提神养血,还可改善患者无法入睡的临床症状。 失眠患者常用的推拿按摩措施则有:头部按摩、足底按摩以及背部推拿等。相关的推拿穴位包括头部的太阳穴、百会穴,指腹轻推头部可缓解头痛和紧张情绪;足底的涌泉穴,于此处进行按摩具有引火归元、安神助眠的作用;还有推拿背部膀胱经,调理脏腑功能,缓解疲劳,改善睡眠。 三、食疗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通过饮食调理也能改善失眠。常见的食物包括百合,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适用于一些心火旺盛的失眠患者。莲子,补肾涩精,补脾安神,适合心脾两虚的失眠患者。酸枣仁,滋养心肝,宁心安神,可用于治疗阴血亏虚、虚火上扰的患者。小米,富含色氨酸,能够促进大脑分泌褪黑素,也能帮助入睡。 中西医联合治疗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失眠方面各有优势,在临床上两个联合应用,往往能提高治疗效果。 1.中西药结合,首先服用西药往往能快速缓解失眠症状,对于急性失眠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短期使用安眠药、抗抑郁药等快速缓解症状,但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和较为明显的副作用。所以在应用西药的同时,利用中药进行调理,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减轻副作用,从整体上改善失眠带来的影响。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用较小,比较适合长期使用。 2.心理疗法联合中医调理:对于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失眠,心理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往往会伴随焦虑抑郁、甚至冲动控制障碍等精神问题,西医上常利用的认知行为疗法,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影响睡眠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向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通过倾听、交谈以及鼓励等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精神问题,同时配合中医物理疗法如针灸、推拿等,促进气血通畅,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患者保障规律的作息和拥有充足的睡眠质量,适量进行有氧运动,促进生理上的平衡与放松,提高睡眠效率和睡眠深度;还可以建议患者进行冥想与瑜伽等放松策略,帮助减轻临睡前的心理紧张状态。在饮食方面,避免在临睡前摄入诸如咖啡或浓茶这类具有提神功效的饮品,同时,晚餐的摄入量应当适度,避免过饱导致消化系统不适。 失眠是一种常见但十分复杂的疾病,发病原因有很多种,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均有可能是引发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因此,在临床上建议通过科学的中西医联合治疗,能为临床患者减轻失眠带来的痛苦,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无为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程万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