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卫生科普天地·专题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管理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20日    来源:皖西日报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严重病变的有效手段,旨在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围手术期管理是一个全面且细致的过程,涵盖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关键阶段,需医护人员与患者紧密配合,以确保手术成功及患者快速康复。
术前管理
  病情评估与准备: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进行常规术前检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排除手术禁忌症。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前调控至合理水平。
  术前准备: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预防术后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训练,适应手术体位要求,减少术中不适感。一般采取侧卧位,患肢在上,注意保护受压部位,防止神经、血管受压。
  心理护理:髋关节疾病导致患者长期承受疼痛与行动不便,多数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讲解手术目的、过程、预期效果及术后康复计划,建立信任关系,介绍成功病例,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信心及安全感。
术中管理
  术中操作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选择合适的切口,切除病变的股骨头和髋臼软骨,植入人工髋臼假体并固定,再安装合适尺寸的人工股骨头假体,插入股骨髓腔内固定。确认假体位置合适、关节活动良好后,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手术区域情况,与患者适当沟通,减轻紧张情绪。
术后管理
  病情观察: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直至平稳。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若有异常及时处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功能,如皮肤颜色、温度、有无麻木感、能否正常活动等,若发现患肢肿胀、皮肤苍白或发绀、感觉减退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体位护理:术后患者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双腿间夹梯形枕,防止患肢内旋、内收,早期避免坐矮凳、盘腿、过度弯腰等动作,避免引发髋关节脱位。侧卧位时取健侧卧位,两腿间夹枕头,维持患肢外展。
  引流管护理:部分患者术后会留置引流管,要保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和堵塞。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一般术后24-48小时内拔除引流管。
  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据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同时采取非药物镇痛措施,如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引导患者冥想、与患者聊天等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
  康复训练: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在医生指导下开始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1.术后当天:麻醉清醒后即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3-5组/日,每组20-30次。2.术后1天:继续以上运动,增加夹臀、滑移屈膝训练。夹臀训练即臀部肌肉收缩,夹住屁股,保持10秒,再放松,休息2-3秒接着再做;滑移屈髋屈膝训练时,脚跟始终贴着床面,脚来回慢慢滑动,脚尖始终冲着正前方,回滑时尽量让脚后跟去贴屁股。3.术后2-3天:继续之前训练,增加直腿抬高锻炼,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勾脚,抬高患肢到30-40°,维持5-10秒。伤口引流管拔除后,遵医嘱下地行走训练,进行抬腿、外展、后伸训练。抬腿训练为扶拐站定,屈膝抬起大腿,尽量使大腿与躯干呈90°,不能超过90°,坚持3-5秒后再慢慢放下;外展训练是扶拐站定,患肢尽量向外展,展到最大后坚持3-5秒,再收回来,腿向内收时不要越过身体中线;后伸训练为扶拐站定,尽量向后伸腿,在最大角度保持3-5秒,然后慢慢收回。4.术后4天-出院: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及下床活动频次,继续巩固之前训练内容。
  饮食管理:术后根据麻醉方式选择进餐时间,可先少量饮水,无不适后可进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等,术后第一天可进普食。恢复正常饮食后,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牛奶等,补充钙质、微量元素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鱼肝油、豆制品、水果等,每日饮水大于1500ml。糖尿病患者遵循糖尿病饮食要求。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配合。通过细致的术前准备、精准的术中操作和科学的术后护理,可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快速康复。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二病区 方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