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卫生科普天地·专题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避开这些坑 远离淋巴水肿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20日    来源:皖西日报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很多患者在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今天就来唠唠这个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所引致的肢体肿胀,往往会令患者活动不便,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更有可能产生负面情绪。部分患者往往在发现手表、手镯或戒指等饰物比从前绷紧时,才知道手臂比从前肿胀;小部分患者会因为水肿造成皮肤龟裂而渗出无色的淋巴液,但不用担心,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这“小麻烦”要是缠上,可真会给生活添不少堵,所以一定要把它拿捏得死死的,接下来就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为什么会有淋巴水肿呢?
  腋窝堵车:腋窝下的淋巴管可以理解为一条条小溪流,腋窝清扫手术时,大量的淋巴管被切断、破坏,淋巴管就像一条条被堵住的溪流河道。淋巴液就像迷路的孩子,回流不畅,上肢就容易水肿。
  放疗“副作用”:腋窝部位放疗时,有时候会不小心“误伤”周围的正常组织。上肢淋巴液回流变得困难重重,淋巴水肿的风险也就大大增加了。
  复发转移的“麻烦”:如果肿瘤细胞又开始调皮捣蛋,阻塞了淋巴管或者侵犯了局部组织,淋巴液回流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如果感觉好像出现了淋巴水肿的症状,可一定要重视起来,赶紧去医院检查,看看是单纯的淋巴水肿,还是乳腺癌复发或转移了。
  患肢可能出现的症状:患肢有沉重或肿胀的感觉;皮肤紧绷或粗厚干燥;关节灵活度降低;患肢有不适甚至疼痛的感觉。
  淋巴水肿虎视眈眈,以下举动要远离:
  患侧负重:胳膊不是大力水手的“肱二头肌”,术后的胳膊可得娇贵点。术后2-4周,患肢提东西千万别超0.5kg,4周后也别超2.5kg。就算手术过去好几年了,也不要患侧长期负重,否则淋巴水肿就可能悄悄找上门。
  运动过猛:健身操不是“乱甩操”,锻炼是好事,但可别太着急。如果用力过猛,淋巴液回流就容易出问题。锻炼的时候穿上压力袖套或者缠上绷带,就像给胳膊请了个“小保镖”。可以先从简单的伸展动作开始,慢慢来,让胳膊适应适应。
  忽视压力袖套:合适的压力袖套是胳膊的“保护衣”。通过恰到好处的压力,把懒洋洋的淋巴液赶着往回流,从而减轻水肿。不过尺寸可得选好,太紧了胳膊像被五花大绑,血液循环都不顺畅了;太松又跟没穿一样,起不到作用。所以,选压力袖套的时候,最好找医生或者专业人员帮帮忙,让胳膊美美的同时,还能保持健康。
  除了上述淋巴水肿超爱的行为外,还有很多日常操作要注意。比如:反复在患肢量血压、抽血;去非正规地方拔罐针灸;过度用力拧毛巾、开瓶盖;做拖地、搓洗衣服、切菜等重复性劳动;保护患侧上肢皮肤和指甲,避免蚊虫叮咬、刀割伤、刺伤;玩手机、电脑时姿势不良,不注意皮肤清洁、饮食过咸……这些行为都可能给淋巴水肿可乘之机,一定要避免。
淋巴水肿的信号
  淋巴水肿一般在术后2个月甚至更久之后才出现,所以术后及放疗患者平时一定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要是发现两侧胳膊粗细不一样了,患侧手臂、手掌、肩部肿起来了,还伴有疼痛、沉重或者麻木感,那可就得小心了,这可能就是淋巴水肿在给你发信号。发现淋巴水肿后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可以避免因长时间水肿导致组织产生不可逆变化,过于预后非常重要。
  要是患侧手臂突然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或者水肿一下子加重了,这时候可别掉以轻心,很可能是淋巴管炎在捣乱,得赶紧去医院就诊,要是确定是淋巴管炎,就得及时进行抗炎处理。
  淋巴水肿虽然有点讨厌,但对于广大的患者来说,应该鼓起勇气面对事实,要有“既来之,则安之”心态。稳住脚,认清自己情况,到正规医院专科治疗,不听传言、不信偏方,多听听治疗效果好例子,自我鼓励、自我暗示,主动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积极地配合治疗,维护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时刻保持警惕,就能把它拒之门外,让我们的生活重新充满阳光和欢笑。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肿瘤放疗科淋巴水肿门诊 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