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内科处理突发呼吸困难策略
皖西日报
作者:杨宏云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急诊科内科的日常工作中,突发呼吸困难是极为常见且需要紧急处理的病症。患者往往因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功能受损,短时间内就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因此,急诊科内科医护人员必须具备快速、准确的应对能力,以挽救患者生命。以下将从紧急处理流程、常见病因及针对性治疗等方面,系统阐述急诊科内科应对突发呼吸困难的策略与方法。 一、紧急处理流程 (一)快速评估 当患者出现突发呼吸困难被送入急诊科时,医护人员需在极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快速评估。首要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判断其是否清醒、有无意识模糊或昏迷,因为意识状态的改变能直观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迅速测量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若呼吸频率异常增快或减慢,或出现节律不规则,都提示存在严重的呼吸问题。此外,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也是关键指标,低血氧饱和度(通常低于90%)意味着机体处于缺氧状态,需立即干预。 (二)紧急干预 在完成初步评估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无创正压通气。鼻导管吸氧适用于轻度呼吸困难且血氧饱和度下降不明显的患者,一般氧流量为1~3L/min;面罩吸氧可提供更高的氧浓度,适用于中重度呼吸困难患者,氧流量通常为4~6L/min。对于病情危重、呼吸衰竭明显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通气和氧合,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同时,建立静脉通路至关重要,这可为后续的药物治疗和液体复苏提供保障。 (三)进一步检查 在紧急干预的同时,迅速安排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进行床边心电图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心脏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采集动脉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情况,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胸部X线或CT检查则有助于发现肺部病变,如气胸、肺炎、肺水肿等。此外,还需检测血常规、D-二聚体等指标,辅助诊断肺栓塞等疾病。 二、常见病因及针对性治疗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多有心脏病史,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治疗上,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6~8L/min,并可在湿化瓶中加入20%~30%的酒精,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改善气体交换。同时,快速静脉注射呋塞米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使用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根据病情使用强心药物,如西地兰,增强心肌收缩力。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哮喘病史,发作时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治疗首先给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迅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或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减轻气道炎症;必要时可使用氨茶碱等药物,进一步舒张支气管。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多见于长期吸烟或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咳痰增多等。治疗以抗感染、舒张支气管、改善通气为主。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 3.气胸:患者突发一侧胸痛,随后出现呼吸困难。小量气胸可采取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吸氧观察;大量气胸则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排出胸腔内气体,促进肺复张。 (三)其他原因 1.肺栓塞:患者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确诊后,立即给予抗凝治疗,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静脉输注普通肝素;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溶栓治疗。 2.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也可导致呼吸困难。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需立即转移至通风良好处,给予高流量吸氧,必要时进行高压氧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则需迅速清除毒物,使用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解毒。 三、后续观察与处理 在患者病情初步稳定后,仍需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症状变化及各项检查指标。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如逐渐降低吸氧浓度、调整药物剂量等。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及时安排转入相应科室,如心内科、呼吸内科等,进行后续的专科治疗。 急诊科内科应对突发呼吸困难是一个复杂而紧急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快速的应急处理能力。通过严格遵循紧急处理流程,准确判断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同时做好后续观察与处理,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六安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 杨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