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九州纵览·卫生保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技术负责人杨佳

把生活装点得像花儿一样

《人民日报》记者 杨文明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云南省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里,玫瑰开得正艳。
  技术负责人杨佳走进花田,摊开掌心,技术员递上备好的修枝剪,杨佳翻转手腕,“咔!”花枝应声而落,新的修剪标准就此确定。
  “眼下气温升高,全国产量骤增,玫瑰价格下行。销售淡季,更要追求花卉品质。”从业10余年,应对淡季,杨佳驾轻就熟。
  丽江纬度低、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培育出的玫瑰花品质更好。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建设之初,杨佳团队便将其定位为高端花卉生产基地。
  在杨佳看来,选对品种是第一步。产业园生产总监魏东宏记得,关于要不要先进行多品种试种,他和杨佳有过一场激烈的讨论。
  “温室本就不大,从头试验品种,浪费人力、物力、精力。”
  “别处种得好,丽江是不是就能种得好?之前卖得好,接下来就能一直畅销吗?”
  一席话让魏东宏意识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新园区不能照搬老经验。试种之后,畅销的淡雅色系玫瑰、带香味品种,产业园果断增加种植面积;销售表现不佳的,则压减种植规模。
  高品质离不开高技术投入。产业园内,控温控湿、浇水施肥,几乎全自动。高技术投入也带来高产出。杨佳算了笔账:种植同品种的鲜切花,普通农户的塑料大棚亩产值6万元,而产业园内最现代化的大棚亩产值达30万元。
  “企业获益,也要带动更多人增收。”杨佳说,园区内,抹芽、修剪、采摘、分拣等环节,依然需要大量人力。园区所在的丽江市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成立劳务公司,带动村民在产业园就业增收。
  社区集体入股产业园,300余名村民转型为花企员工,既能在家门口务工,又能拿土地租金,年末还有集体分红。种花,带动致富;卖花,装点生活。杨佳说:“让更多人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