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九州纵览·卫生保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冷轧总厂总工程师刘晓峰

给生产线装上“智慧大脑”

《人民日报》记者 胡婧怡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交货周期能不能保证,就看这次试验了!”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冷轧总厂总工程师刘晓峰出差归来,一下飞机就赶到第三冷轧厂,和团队成员一起研究酸轧机组工作进展。
  近年来,公司生产的1.3米宽、强度超1000兆帕超高强钢的订单量快速增长。但超高强钢轧制难度大,轧制过程中钢带更硬、更脆、更易断,这给刘晓峰团队带来不小的挑战。“生产效率比3周前提高50%以上,顺利实现批量化稳定生产!”看着监控画面里机组稳定运转,大家都松了口气。
  “原料硬度需要再均匀一些”“轧制压力还得降低”……从2023年产品研发试制,到2024年下半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刘晓峰团队一次次召集技术端、生产端、原料端人员,记录关键数据,排查潜在问题,开展调整优化试验。
  “产品批量化稳定生产,意味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冷轧生产线上干了25年,刘晓峰见证了本钢板材公司产品质量的持续跃升——实现世界最宽幅2150毫米汽车板的高效稳定生产,解决冷轧热冲压成型高强度钢稳定焊接难题……
  “技术研发升级,生产流程也得更智能。”刘晓峰说,近年来,团队还致力于参与第三冷轧厂集中控制中心二期项目的开发。
  集中控制中心是生产线上的“智慧大脑”。2023年9月,集中控制中心一期投入使用,原本分布在4条生产线、28个点位的操作人员和控制功能,全都集中在一间屋内,通过大屏上的监控画面、工艺参数等,实时掌握生产线上的情况。这样的数据协同共享,带动产线劳动生产率提高65%,产品合格率提升10%,能源消耗降低30%。刘晓峰说:“能为钢铁制造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出一份力,我们感觉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