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03 版:特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舒城:专精特新 瞄准“头部”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24日    来源:皖西日报

  四月的舒城,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活力。一批科技型企业正以自主研发为刃,以创新突破为旗,演绎着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走进安徽卓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调试车间,数十款形态各异的叉车正进行出厂前的性能调试。其中一款承载量达5吨的多向叉车尤为引人注目,其独创的多向移动系统可在室内狭小空间里灵活转向,有效解决了传统叉车作业中的盲区问题。“这是全国首台套多向重载叉车,从结构设计到操作系统均为自主研发。”生产经理李浩指着正在演示的叉车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接待了五十几个国家的外宾来工厂参观,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叉车均为已售订单产品。”
  与传统叉车企业不同,卓一智能将创新基因融入企业血脉:人上型三向叉车突破行业高度极限,在狭窄的物流仓库内可实现17.5米的高位货物存取,成为欧洲高端仓储系统的标配;AGV无人驾驶叉车可以根据设定的路线自主搬运物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医药、冷链、汽车制造等领域……“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李浩自豪地说,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15%用于研发,已累计斩获专利授权580余个。
  凭借技术硬实力,公司2024年出口占比达60%,产品远销欧洲、南美、东南亚等核心市场。“我们以舒城为总部,联动苏州、合肥两大研发中心,持续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让‘舒城制造’成为全球智能物流装备领域的金字招牌。”李浩的话语中,透露着企业锚定世界一流的雄心。
  如果说卓一智能在物流装备领域“深耕细作”,那么安徽坎蒂尼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则在精密制造赛道上演“弯道超车”。坎蒂尼精工是一家专注研发、生产销售各种气动、电动、液压卡盘的企业,成立仅六年,已发展成为拥有120余种卡盘型号的行业翘楚,并以其微米级精度和行业最快交货速度,成为济南邦德、山东超工等20余家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去年仅激光加工气动卡盘便已销售近6000套。”研发总监邹昌恒指着车间内的明星产品介绍说,通过95%以上零部件自主生产,公司构建起从毛坯加工到成品出货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55项专利的技术储备,让其在激光切割核心部件领域稳居行业第一梯队。2024年,企业营收达1.05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令人惊奇的是,这家“隐形冠军”并未止步。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新机遇,公司正式进军高端农业装备制造领域,跨界研发出高速电驱播种机。“这款产品从电控系统到风机组件,全部实现自主研发,单台设备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40%,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相关负责人白宗飞指着样机介绍说,凭借这项“从螺丝钉到整机”的创新产品,公司已接到了新疆、黑龙江的订单2000多万元,预计三年之内可以完成5个亿的销售额。
  两大创新主体的崛起,正是舒城经济开发区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的生动注脚。2024年,全区“四上”企业营收353.2亿元、同比增长11.4%;规上工业产值284.5亿元,同比增长14.7%;工业税收11.65亿元、同比增长18.2%。
  亮眼成绩单背后,是持续创新的强劲支撑。通过抢抓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合六经济走廊等战略机遇,舒城经开区吸引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扎根,截至目前,全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2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一个以智能制造为内核、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舒城大地加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