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别让脊柱侧弯偷走孩子的未来
皖西日报
作者:龚金东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23日 来源:皖西日报
检查方式 优势 适用人群 EOS三维成像 辐射量≈自然环境3天,传统X光1/9 儿童、青少年、需长期随访 DR全脊柱拼接 基层常用,辐射低于CT 经济受限地区 MRI全脊柱扫描 无辐射,可评估神经受压 伴肢体麻木、肌力下降者 孩子写作业时总歪着身子,您是否以为只是姿势问题?数据显示,每50个孩子中就有1个因脊柱侧弯面临健康危机,而家长却常因“看不见”的风险耽误治疗。脊柱侧弯被称为青少年健康的“隐形杀手”,在我国,10-16岁青少年发病率高达2%-3%,其中女孩患病率是男孩的5倍以上。一次5分钟的检查,或许就能让孩子免于手术、挺直脊梁。本文揭示脊柱侧弯的隐匿风险,以及为何全脊柱测量是守护孩子健康的关键。 一、脊柱侧弯:青春期“静默爆发”,抓住黄金矫正期。 青少年的脊柱如同正在生长的树木,骨骼快速发育的同时,肌肉力量却相对薄弱。不良姿势、运动损伤或遗传因素都可能导致脊柱力线偏移,而青春期(10-18岁)正是侧弯进展最快的阶段,尤其在女孩月经初潮前后,激素变化可能加速恶化。 危险信号:双肩不等高,衣领总向一侧滑落;弯腰时背部隆起“小鼓包”;走路时身体明显倾斜。 残酷现实:超过40°的侧弯可能压迫心肺,甚至需要手术;早期发现(<20)可通过矫正训练逆转,但若延误治疗,畸形将不可逆。 二、全脊柱测量:传统检查为何“漏网”? 许多家长带孩子拍过局部X光片,却漏诊了脊柱侧弯,原因有三: 1.局部检查的盲区:普通胸片或腰椎片无法显示脊柱整体曲度,可能遗漏胸椎或骨盆代偿性倾斜; 2.动态代偿的欺骗性:人体会通过骨盆旋转、肩部抬高等“伪装”平衡,肉眼观察易误判; 3.精准量化需求:确诊必须通过全脊柱影像计算Cobb角(衡量弯曲程度的国际标准)和椎体旋转程度。 三、全脊柱测量的三大核心价值。 1.早发现。揪出“无症状”侧弯。约70%的青少年脊柱侧弯早期无疼痛,仅表现为体态异常。通过站立位全脊柱X光或EOS成像,可清晰显示:脊柱整体力线(如头颈部是否偏离骨盆中心);侧弯角度(Cobb角≥10°即可确诊);椎体旋转程度(提示侧弯进展风险)。 2.定方案。个性化治疗的分水岭。<20°:物理治疗+矫形支具+游泳等脊柱友好型运动;20°-40°:需定制隐形支具(可藏在衣服下),每天佩戴18-22小时;>40°:可能需手术矫正,避免心肺功能受损。 3.防恶化。动态监测的“预警雷达”。青少年侧弯在骨骼成熟前可能每月增长1°-2°,定期复查(每6-12个月)可及时调整方案,需关注:骨骼成熟度(通过身高是否停止增长初步判断);侧弯进展速度;骨盆倾斜与脊柱代偿关系。 四、技术选择:安全、精准、低辐射。 五、家长必读:这些误区耽误孩子一生。 1.误区:“孩子驼背,多吊单杠就能好?”真相:单杠锻炼仅能增强肌肉,但脊柱已“长歪”的孩子,盲目锻炼可能加重损伤。 2.误区:“戴支具会让孩子自卑。”真相:现代支具轻薄隐形,早期干预能避免手术疤痕和心理创伤。 3.误区:“等孩子长大自然就好了。”真相:青春期是侧弯进展最快阶段,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畸形终身伴随。 六、社会行动:校园筛查筑起“生命防线”。 北京、上海、深圳等20余城市已将脊柱侧弯纳入中小学生体检,通过“三步筛查法”: 1.初步目测:Adam前屈试验(弯腰观察背部对称性); 2.无辐射云纹照相:体态分析仪10秒快速筛查高风险人群; 3.影像确诊:疑似病例进一步接受全脊柱X光或EOS检查。 数据证明:早期筛查使重度侧弯手术率下降60%。(来源:国家卫健委青少年健康调查报告) 挺直脊梁,守护成长。孩子的脊柱,承载着未来的奔跑、舞蹈和梦想。从今天起,请每天花1分钟观察孩子:站立时双肩是否等高?弯腰时背部是否有隆起?书包是否习惯单肩背?若发现异常,请2周内完成全脊柱检查。医疗机构应普及低辐射影像技术,学校需推进规范化筛查。让我们携手为孩子筑起脊柱健康的“防护盾”,让每个孩子都能昂首挺胸,拥抱未来。 1.10岁以上青少年每年进行一次体态评估; 2.加强游泳、核心肌群训练等脊柱友好型运动; 3.避免久坐低头、单肩背包等伤脊习惯; 4.筛查确诊后,优先选择辐射量更低的EOS检查。 (金寨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龚金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