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农田高标准 育出“金穗穗”

卫鑫 本报记者 张世巧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9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农田的“蝶变”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裕安区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曾经“地块小、耕作难”的生产难题被彻底破解。通过整合零散地块、完善灌溉设施等一系列举措,一幅现代农业发展的崭新画卷徐徐展开。今年,该区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石,大胆探索“机械化+再生稻”现代农业模式,为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4月17日上午,在裕安区石板冲乡赵湾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格外引人注目。田间,插秧机轰鸣声此起彼伏,一行行嫩绿的再生稻秧苗被整齐地植入泥土。乡农业中心的技术人员穿梭其间,为种粮大户们进行现场种植指导。“这个秧龄有三十多天了,趁着天晴,三天能完成插秧。前期要打好除草剂控制杂草,基肥也要跟上,定苗以后还得做好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着种植要点。
  赵湾村1580亩高标准农田是石板冲乡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凭借机插秧的显著优势,众多种粮大户积极投身其中,并结合当地墒情进行创新改进。今年,这里的再生稻示范种植规模达800多亩,从4月15日起开始大田移植,预计三天就能完成播种工作。
  “今年收成应该不错,关键在于管理,管理得好产量就高。我们有技术优势,估计两季稻产量能达到两千斤左右,一季一千多斤,这样两季下来收入能增加不少。总体算下来,预计产值超三百万元。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有信心实现大丰收。”裕安区石板冲传宝家庭农场的张传宝满怀期待地说道。
  为保障再生稻生长良好,当地在苗床管理阶段下足了功夫。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极大地预防了病虫害;现代化的专业育苗技术,更是带来了极高的壮苗率,为大田水稻生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目标单产能达到每亩1500斤以上。此外,提前播种的策略,不仅能在水稻扬花授粉期间有效避开高温热害,还解决了秋种无地可种的难题,让土地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
  从曾经“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到如今“科技种田”的现代农业;从单一种植模式,到多元融合发展,石板冲乡作为裕安区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域,依托农田改造与机械化作业,在再生稻种植领域不断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稳粮增收、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石板冲乡抢抓农时,大力投入农业机械化操作,积极推广机插秧技术,将赵湾村高标准农田打造成为全乡春耕生产的优良示范基地。”石板冲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黄杨介绍道,“下一步,我们会持续加大政策宣传与引导力度,鼓励更多种粮大户推广运用再生稻生产模式,助力农户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切实筑牢粮食安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