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心脏彩超
皖西日报
作者:叶世礼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现代医学体系里,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是重中之重,而心脏彩超作为关键技术,凭借无创、精准的特性,在守护心脏健康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面,就带大家全方位认识心脏彩超。 心脏彩超:心脏的“贴身侦察兵” 心脏宛如人体的“动力泵”,昼夜不停工作,为全身供血。心脏彩超恰似给心脏配备的“侦察兵”,利用超声波穿透人体,深入心脏。当超声波碰到心肌、瓣膜、心房心室等结构,会反射回来,仪器将其转化为动态图像,让医生能直观洞察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心脏彩超:疾病诊疗的得力帮手 精准揪出心脏疾病。心脏彩超在诊断心脏疾病上表现出色。心肌梗死发作后,受损心肌会出现变化,彩超能清晰呈现梗死部位心肌变薄、运动减弱,助力医生明确梗死位置与范围。扩张型心肌病致使心脏腔室变大、收缩力降低,肥厚型心肌病造成心肌异常增厚,这些特征在彩超图像中一目了然。对于瓣膜病变,无论是狭窄(像门开合不畅)还是关闭不全(门关闭不严有血液反流),彩超都能精准识别,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精细评估心脏运作。心脏靠有规律的收缩舒张来泵血,心脏彩超可精准测定收缩功能指标,像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在50%-70%,该数值能直观反映心脏泵血能力。同时,它还能评估舒张功能,查看心脏舒张期充盈情况,对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舒张功能减退等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此外,彩超能测量血流速度和方向,检测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引发的异常分流。 全程守护心脏手术。手术前,心脏彩超为医生提供详尽的心脏病变信息,辅助制定最佳手术方案。以瓣膜置换术为例,医生借助彩超了解瓣膜病变详情及心脏各腔室状态,挑选合适人工瓣膜,规划手术细节。术后及时评估手术效果,查看瓣膜置换是否成功,心脏结构功能有无恢复正常,排查瓣周漏等并发症,是心脏手术患者的可靠伙伴。 哪些人需重点关注心脏彩超? 心脏不适者。频繁胸闷,似胸口压石呼吸困难;时常心慌心悸、心乱跳;不明原因胸痛,这些都是心脏发出的“警报”,需尽快做心脏彩超排查疾病,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慢性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高使心脏承压,易致左心室肥厚等结构功能改变;高脂血症患者,血液脂质沉积影响心脏供血;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过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律失常。这类慢性疾病患者定期做彩超,能及时察觉心脏是否受累,以便干预。 有家族心脏病史者。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心肌病等遗传病史,携带致病基因概率高,属心脏病高危人群。定期心脏彩超检查,利于早期发现潜在心脏问题,为治疗争取时间。 特殊治疗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用药,部分药物可能损害心脏,引发心肌病变或心律失常;肿瘤化疗患者,化疗药在杀伤肿瘤细胞时,可能误伤心脏。这类特殊治疗人群定期做彩超,能实时监测心脏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护心脏。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逐渐“衰老”,心肌纤维化、瓣膜钙化等结构改变出现,功能也会减退,患心脏病风险大增。定期心脏彩超检查,如同给心脏做全面“体检”,可早期发现隐匿问题,预防和治疗并行,维持心脏良好状态。 心脏彩超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一天,应避免大量食用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以防气体干扰超声波传播,导致心脏图像模糊。检查时建议穿着宽松、易脱的上衣,方便充分暴露胸部,利于医生将超声探头贴合皮肤检查。检查中,医生会在胸部涂抹耦合剂以增强图像清晰度,受检者需放松、平静呼吸,勿随意乱动,并按医生指示变换体位,如左侧卧、平卧等,以便医生从多角度观察心脏。检查前应主动告知自身症状、病史及过往心脏检查情况。医生介绍检查流程、目的及可能存在的微小风险,良好沟通既能让受检者缓解紧张,也有助于医生更有针对性地检查,提升结果准确性。 心脏健康是美好生活的根基,心脏彩超是守护心脏的有力武器。希望大家深入认识心脏彩超,重视心脏健康。日常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让心脏持续强劲跳动,为生活注入活力。 (金寨县中医医院 叶世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