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微改造”雕琢“全域皆景”

张玉 本报记者 张世巧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现在推窗见绿,摘把青菜就能下锅,小孙子放假抢着往老家跑!”春日暖阳下,日前,裕安区江家店镇林寨村的罗兴海指着新砌的菜园围栏说。
  这个曾堆满柴草、蝇虫乱飞的院角,如今变身生机盎然的“微田园”,正是江家店镇全域人居环境蝶变的生动注脚。
  曾几何时,“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该镇青上村的真实写照。沟渠淤堵泛着黑臭,房前屋后杂物成山,村民们不得不常年紧闭门窗。今年初,江家店镇将人居环境整治列为“头号民生工程”,镇村干部带着《全域治理行动方案》走村入户。“整治不是‘一刀切’,要让群众真受益。”镇人大主席陈道好介绍,通过三轮村民议事会、千余份需求问卷,最终敲定改厕提质、垃圾清运、精品线路打造等八大攻坚行动。
  “干得好,镇上又是表彰又给经费支持,我们村干部更有干劲。”芝麻地村党支部书记郝圣浩说道。江家店镇建立“县—镇—村”三级考评体系,按1.5万元、1万元、5千元梯度奖补,同步推行“最美庭院”月评、“红黑榜”公示。村民王良霞拿着文明积分兑换的洗洁精笑得合不拢嘴:“现在扫个院子都能换生活用品,大伙可比着收拾呢!”
  漫步林寨村青石板巷,竹篱笆圈起的小菜园里,生菜水灵、蒜苗翠绿;青上村整治后的沟渠种满菖蒲芦苇,成了白鹭栖息地。截至目前,江家店镇已完成户厕改造3920户,建成“四小园”1100余处,打造出3条“步步见景”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从“被动整治”到“主动美化”,村民们自发组建护绿队,连孩子们都成了“环境小卫士”。
  “一村一韵、一巷一景”的蓝图正徐徐展开。江家店镇用“绣花功夫”雕琢乡村肌理,让曾经的卫生死角变身民生幸福角,在“全域皆景”的生态答卷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温暖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