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卫生保健·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新妈妈必知的产后康复秘诀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怀孕和分娩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阶段,但产后身体恢复同样关键。产后康复不仅关乎新妈妈的身体恢复、心理健康及育儿能力,还能预防盆底肌松弛、尿失禁、产后抑郁等问题。科学的康复计划需兼顾身体调理与心理调适:通过均衡饮食补充营养,逐步进行产后瑜伽等温和运动,并重视盆底肌锻炼;同时,家人支持与自我放松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本文从身体恢复、心理调适、饮食运动及常见问题入手,为新妈妈提供实用指导,助力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产后康复的重要性。怀孕和分娩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子宫扩张、骨盆松弛、腹部肌肉分离、激素水平剧烈变化等,都会在产后留下“后遗症”。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导致长期健康问题,如慢性腰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科学的产后康复可以帮助身体逐步恢复到孕前状态,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产后不仅是身体恢复的关键期,也是心理调适的重要阶段。许多新妈妈在产后会经历情绪波动,甚至出现产后抑郁或焦虑。据统计,约10%-15%的新妈妈会患上产后抑郁症。通过科学的康复计划,可以有效缓解这些心理问题,帮助新妈妈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
  产后康复的时间表。产后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以下是产后康复的时间表,帮助新妈妈们更好地规划恢复计划。
  产后第一周是关键恢复期。休息与营养:新妈妈需要充足的休息和高质量的睡眠。饮食上应注重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铁、钙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绿叶蔬菜和水果。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影响恢复;伤口护理: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伤口护理都至关重要。顺产妈妈要注意会阴伤口的清洁,避免感染;剖腹产妈妈则需保持切口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如果出现红肿、疼痛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
  产后第二至六周:逐步恢复期。轻度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新妈妈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或产后瑜伽。这些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身体恢复,同时也能缓解情绪压力;盆底肌锻炼:盆底肌的恢复对预防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非常重要。凯格尔运动(Kegel exercises)是常见的盆底肌锻炼方法,每天坚持练习,效果显著。具体方法是收缩盆底肌(类似于憋尿的动作),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做2-3组。
  产后六周后:全面恢复期。全面体检:产后六周,建议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评估身体恢复情况。医生会检查子宫恢复、伤口愈合、盆底肌功能等,并根据检查结果给出进一步的康复建议;恢复常规运动:在医生确认身体恢复良好后,可以逐渐恢复常规运动,如游泳、跑步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尤其是腹部和核心肌群的训练,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免加重腹直肌分离。
  产后康复的具体方法包括饮食调理:均衡饮食产后饮食应以均衡为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妈妈需要额外补充热量和营养,如全谷物、坚果、鱼类和乳制品。补充水分:产后新妈妈需要大量水分来支持母乳喂养和身体恢复。建议每天饮用8-10杯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此外,可以适量饮用汤类,如鸡汤、鱼汤等,既补充水分又增加营养。
  产后进行运动康复。产后瑜伽:产后瑜伽是一种温和的运动方式,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改善姿势和缓解压力。建议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拉伸或不当动作。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
  产后康复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新妈妈们在身体、心理和生活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恢复。通过科学的康复计划,新妈妈们可以更快地恢复健康,迎接全新的生活。记住,产后恢复没有固定的时间表,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恢复速度也会有所差异。最重要的是倾听自己的身体,保持积极的心态,逐步实现全面康复。
 (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产科 卓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