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护理新进展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13日 来源:皖西日报
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逐渐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简称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当糖尿病长期控制不理想时,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会更高。周围血管病变的出现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严重时需要截肢。了解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护理新进展,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 1.什么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的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血管损伤,主要影响身体的末端血管,如下肢、手臂等部位的血液供应。随着血糖水平长期失控,血管壁逐渐变厚、变硬,血流受阻,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影响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周围血管病变的症状包括下肢的疼痛、麻木、溃疡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坏死甚至截肢。除下肢外,糖尿病还可能影响到其他部位的微血管,如眼底的视网膜、肾脏等,造成视力丧失、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2.早期筛查和个性化预防 过去,糖尿病患者的周围血管病变往往是在疾病已经较为严重时才被发现,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筛查已经成为预防这一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检测下肢血管健康至关重要。结合无创的血流动力学检查,如踝肱指数(ABI)测试和超声波检查,能及早发现血管的异常变化,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个性化的预防策略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高危患者,例如那些血糖控制不佳、吸烟或有高血压的人群,医生会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细致的预防计划,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戒烟,保持健康体重,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从源头上减少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 3.康复治疗的新进展:多学科综合干预 随着研究的深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康复治疗方法不断更新。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多学科综合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方面,新型药物的出现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例如,某些降糖药物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帮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血管损伤的进程。抗血小板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可以改善血液流动性,减轻血管狭窄的症状。 手术治疗方面,对于一些已经出现严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介入治疗或血管重建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治疗效果也更加显著。 营养治疗方面,合理的饮食结构,尤其是增加富含抗氧化物和维生素C、E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减缓病情的发展。 4.如何管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 管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首先,血糖控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定期检测血糖、HbA1c水平,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其次,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应遵循低饱和脂肪酸饮食,减少红肉和动物脂肪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榄油、坚果等。 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脂质代谢。对于血脂异常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他汀类药物或其他降脂药物。 5.中医治疗: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治疗,西医提供了药物和手术等现代治疗手段,但中医在这一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由于“气血两虚”、“湿热内生”所致。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能够帮助调和身体内部的气血,改善微循环,达到缓解症状、预防病变的效果。 在中医的治疗方案中,常常采用中药调理。例如,常用的药物如丹参、黄芪、川芎等,有助于活血化瘀、增强血管弹性。中医还强调针灸和推拿的作用。针灸主要刺激特定的穴位,改善气血流通,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因血管狭窄或堵塞引起的不适。 总而言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治疗和护理方法也在不断发展。通过早期筛查、个性化的预防和多学科综合干预,我们能够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做得更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接受检查,避免周围血管病变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六安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吴乃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