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沃土春晖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舒城三诗人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徐航

  这里所说的舒城县三诗人,指杨定祥、乔茜(乔金敏)和许礼荣三位。舒城县写诗的人不少,现当代以钟鼎文、孙堸等老一辈歌者为发端,百鸟竞鸣,在龙舒大地众声回旋,润泽山川,震撼人心。而上述三位最可贵的地方不仅是或昂扬、或低沉地歌唱,而是数十年笔耕不辍,始终高举诗人的旗帜,毫不懈怠,理当受到我们的尊敬。

  杨定祥(1958—),舒城城郊人。1976年18岁参军,1986年转业至舒城县自来水公司,1991年调至舒城县公安局工作直至退休。杨定祥为人严谨,不苟言笑,一双锐眼似乎能探透社稷民心,很适合在公安部门工作。殊不知他还怀一颗多情的心,面对世界始终既柔情又昂扬地歌唱。
  1989年2月,经我手将杨定祥的诗《舟》和《吃桃》编发于《皖西报》(当时不是日报)。处女作的发表激励了杨定祥,他相继在全国3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400多首,诚如他自己所说:“从1989年到1999年这10年,是我创作的小高峰期,我的多数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写作发表的。”
  2017年4月,杨定祥的诗集《春天的律韵》由国家现代出版社出版。诗分五辑,收诗211首,内容深广。其中100多首,与故乡和农村有关。杨定祥以龙舒大地为调色板,尽情地描绘良辰美景,抒写对农村四季风情及故乡人物等等的赞美。
  第一部诗集出版后,杨定祥加入了安徽省作协,还被选进六安市作协主席团,写诗的劲头更稳健了,出现了诗歌创作的第二高峰期,相继在省级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诗歌800多首。真是一位勤奋、多产的诗人!
  这800多首诗可分为三类:一是怀念亲情特别是母亲;二是抒写乡情;三是怀念在部队的时光。此时杨定祥的诗更凝炼、感情更充沛。如发表于2023年7月《诗刊》的《做针线活》,显然是写母亲的,虽然只有4句,可谓言简意赅:老花镜里添银霜,牵手人生看夕阳。缝合几多烦恼事,总将恩爱系柔肠。
  发表于《芒种》2021年7月的《乡愁》,也是一首写乡愁的深沉之作:一壶老酒,两行清泪/在离家的日子里/自己的天空,是/随风飘荡的云/月光下,与自己的影子/说着家乡话/酒,灌醉了月光梦/跌倒在影子上。
  杨定祥的诗集出版时,我曾为他写了一篇序。序中说“杨定祥的诗,意念鲜明,意象饱满,意境瑰丽”。写时觉得如此说“是否有点拔高”?事实证明没有拔高。这其实是杨定祥诗歌的特点,也是我对他的诗爱不释手的根由。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今年春节,杨定祥在网上发表了前两年写的一组诗《怀念故乡红红的年味》即《红春联》《红窗花》《红灯笼》《红蜡烛》,共62行。这不仅惊动了诗人们,也惊动了文学爱好者,并喜悦了普通老百姓。许多人转抄,朗诵。
  杨定祥成熟了。把他称为舒城县的“著名诗人”,毫不为过。杨定祥在诗集《春天的律韵.后记》的最后两句话是“诗歌之路永无止境,值得我一辈子追寻和学习”,“诗歌是璀璨的星空,而我只是一只小小的夜莺,永远地欣赏、学习、歌唱”。退休后的杨定祥宝刀未老,我们希望诗人歌喉更亮,唱得更多!

  乔茜(1964—),原名乔金敏,舒城柏林乡人,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原在舒城县公安局,2011年调到县法院,直至退休。
  乔茜和杨定祥原是公安局的同事,她曾对我说:“我写诗,是受杨科长影响的。”乔茜1999年开始写诗,锦心绣笔,发表多首,后辍笔几年。2008年至2011年,突然又对诗产生了狂热,写作、发表100多首,加之以前发表的,她精选一番,于2011年9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小世界的风》。这部诗集分“乡音清扬”“金色盾牌”“足履诗影”“况味人生”“咏物状怀”“玫瑰心瓣”“颂诗朗朗”等10辑,收诗219首,346面,沉沉如一块砖头。封面“小世界的风”5个字,印在最下面,诗题之上呈45度斜斜地印着一首无名诗,诗曰:你到底/是深山里一块开化的石/还是石上一脉含香的经/把纤弱的温柔/放在坚硬的缝隙里生长/就是你深不可测/兰心惠质的力量。
  无名诗用设问句使读者产生好奇,引导我们去读她的诗。这一读不要紧,219首短诗或长诗,在我们面前展开了广阔无垠的瑰丽、繁杂的大世界,使我们惊叹于乔茜的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无所不懂、无所不知。难怪时任舒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巍在为诗集作序《弘扬舒城文化的风之歌》中说“……而我县政法系统的干部乔金敏同志,则以其独特的方式来体现‘三爱’(爱民、爱县、爱岗)精神,是很难得的”。
  乔茜的诗清新灵动,诗中有画,意蕴丰含。如发表在《西藏法制报》上的《五月,野蔷薇盛开》:五月真是美啊,都在争夺/树木、庄稼、瓜果和迟来的花卉/迫不及待要葱茏,要成熟,要绽放/还有母亲镰刀的闪烁烁——/而最终占领我笔端的/却是那漫不经心的野蔷薇/单凭她一股野劲儿/花木兰似的就冲在众花前/小路旁、水沟边、山坳里/……都有她力与美的身影/当少年采折她时她亮出的/武器比带刺的玫瑰还多/清晨,金色的阳光洒下来/才见到她:粉白的、淡黄的/深红的小妩媚……继续着春天/还未来得及开出的那部分——
  乔茜的诗写得很简洁,很精美,很机警,甚至很调皮。如发表在“德州晚报.全国女子诗会”上的《小概率事件》:如果把一杯茶喝到无味/如果把一首歌唱到无声/如果大雁不往南/我不向北——/那流星就不会撞上流星/我就不会,不会撞见你。
  乔茜自与诗结缘以来,计写1000多首,发表800多首。这些诗除出版、网络发表,大多发表在全国各地的刊物、报纸上。海南、宁夏、新疆等报纸上都有她大作的倩影。2021年和2023年,她在由《诗刊》社和泸州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泸州老窖全球诗歌征文大赛中获奖,而两次应邀参加“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活动。乔茜对诗歌很敬畏,似乎不大讲究自己诗歌的身份,这种平易近人、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乔茜诗歌还频繁出现在《安徽诗歌.精品荐读》上,仅2024年就有数首。

  许礼荣(1970——),舒城柏林乡人,与乔茜同乡。浩浩荡荡的丰乐河流经他的家乡,故他的笔名为丰乐河子。
  许礼荣自幼就爱好诗歌,也喜欢鼓捣诗。1988年8月,经我手将他的处女作《炊烟》,编发于《皖西报》。
  许礼荣早期的诗,大都是写他的家乡。家乡的一切景物,都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2004年之后,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带动了诗歌的空前繁荣,许礼荣的诗歌创作也随之丰富起来,从乡村向外延伸,诗歌内容更多地反映了打工者在城市里的乡村情结。他2013年春在诗集《仰视.后记》中说“一路走来,诗心不泯。在20多年的诗歌创作之路上,我接受着从悲悯、孤寂、孤傲到平凡和淡泊的心理变化,让我一步步走向宁静中的诗写作”。
  许礼荣的诗集《仰视》,2013年3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集为“中国大别山诗丛.六安诗人卷”11部诗集之一,时任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部长何颖作《总序》,著名诗人高峰为《仰视》作《序.印象》。诗分四辑,收诗170首。诗集题《仰视》是其中一首诗的题目。这首诗发表于2003年3月《安徽青年报》的著名栏目“湛蓝的星空”。诗人所仰视的,是以父亲为代表的农民先辈在田野上的劳作。诗集最后,还附有4篇诗评,多方面多角度地论述评价了许礼荣的诗。《仰视》是一部丰富而扎实的诗集。
  许礼荣2014年加入安徽省作协,并加入中国诗歌学会,2017年参加安徽省中青年作家研修班学习,渐渐传出了诗名。
  许礼荣以2013年出诗集为界,之前写诗300多首,之后写诗800多首,基本上都发表了,所发的报刊以安徽为主,遍及全国各地。这位丰乐河的儿子,诗脉浩荡如丰乐河之水,波涌不息。
  许礼荣的诗朴质淳厚,充溢着泥土的芳香,而有时又丽如春景,满怀哲思,旷达而幽远。让我们看看他的《微小的火苗》:沉浸于被时光遗忘的村庄/寂静是一种奢侈的存在/夜浮出水面/淡淡的/想把黑暗中的透明举起/内心空有丝丝的风飘逝/似乎是一场无名的邂逅//有时也想把遗忘记起/想把生命的悲悯/放在故乡的田野里/长成苜蓿/在开花的季节里/隐隐畅想//我只想有微小的火苗/在内心点亮/让寂静不再寂寞/就像此刻让夜多一点思想/把我远远地照亮。(2014年第九期《安徽文学》)
  许礼荣今年55岁。按他的说法“诗心不泯”,我们说他诗心更年轻。我们希望许礼荣的诗,走向更完美的境界。
  杨定祥、乔茜和许礼荣三位,兢兢业业地工作之外,浓情蜜意地热爱诗歌,高质量地献出诗作,还为各级作协发展尽心尽力,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