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科学管理癌痛 重拾生命尊严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04日 来源:皖西日报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60%-80%的中晚期癌症患者会经历中重度疼痛。这种疼痛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甚至加速疾病进展。科学的疼痛管理不仅能缓解生理痛苦,更能帮助患者重建信心,提升治疗依从性。 一、癌痛的成因与分类:不只是肿瘤压迫癌痛的产生机制复杂,需针对不同原因制定个性化方案。 1.肿瘤直接相关疼痛(占比约75%):肿瘤压迫神经、骨骼或内脏(如骨转移导致的剧烈骨痛);侵犯血管或淋巴管引发炎症(如胰腺癌导致的腹部放射性疼痛);肿瘤生长导致的组织张力增加,引起持续性钝痛;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如脑瘤压迫脑组织引发的头痛。 2.治疗相关疼痛:术后神经损伤(如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肢痛);化疗药物神经毒性(如奥沙利铂导致的肢端麻木刺痛);放疗后组织纤维化(如头颈部放疗后的吞咽痛);放疗引起的皮肤红肿、灼热感等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 3.合并症或功能性疼痛: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或肌肉痉挛;免疫力低下引发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慢性疼痛综合征,如纤维肌痛,可能与癌症治疗后的身体状态改变有关 疼痛性质分类:躯体痛(定位明确,如刀割样、钝痛);内脏痛(定位模糊,如绞痛、胀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放电样、烧灼感,常伴感觉异常);心因性疼痛,可能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有关。 二、癌痛评估:建立个体化治疗的基础。 1.量化评估工具。数字评分法(NRS):0-10分自评,≥4分需药物干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适用于表达困难者(如儿童或失语患者);简明疼痛量表(BPI):记录疼痛部位、强度及对生活的影响;每日疼痛日记:详细记录疼痛的性质、时间、持续时长和缓解方法。 2.动态记录要点。每日记录疼痛发作时间、诱因(如翻身、进食后);使用“疼痛日记”记录药物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注意突发性剧痛(爆发痛)的频率和触发因素;记录疼痛对睡眠、情绪和日常活动的影响。 三、药物治疗:规范化使用是关键。WHO三阶梯止痛原则需灵活运用: 1.第一阶梯(轻度疼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塞来昔布(注意胃肠道及心血管风险);辅助用药:抗焦虑药(如阿米替林)缓解紧张相关性疼痛;镇痛辅助药物:如加巴喷丁,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治疗。 2.第二阶梯(中度疼痛)。弱阿片类药物:曲马多(注意癫痫病史患者禁用);联合用药:NSAIDs+阿片类可减少阿片剂量;选择性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适用于特定类型的疼痛。 3.第三阶梯(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吗啡、羟考酮、芬太尼透皮贴;个体化滴定:从小剂量开始,24-48小时调整至稳定剂量;长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缓释片,用于持续性疼痛管理。 用药注意事项:预防性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对抗阿片类药物便秘;爆发痛时使用即释吗啡(常规剂量的10%-20%);避免哌替啶(代谢产物易蓄积中毒);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评估药物副作用。 四、非药物干预:多学科协作缓解疼痛。 1.物理疗法。冷敷(急性炎症期)或热敷(慢性肌筋膜痛);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体位调整:使用楔形垫缓解腹腔压力;按摩疗法:通过专业按摩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 2.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纠正“忍痛是美德”的错误观念;正念冥想训练:降低疼痛敏感度(研究显示可降低NRS 1-2分);音乐疗法:选择患者喜爱的舒缓音乐分散注意力;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应对疼痛的策略。 3.中医整合疗法。针灸: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调节内源性镇痛物质;中药外敷:蟾酥膏对骨转移痛有辅助疗效(需监测皮肤反应);中药内服:如养血清脑颗粒,用于改善因癌症引起的头痛头晕。 五、家庭护理实操指南 1.环境优化。保持室温22-25℃,湿度50%-60%(干燥加重神经痛);使用防褥疮气垫床,每2小时协助翻身;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噪音和光线干扰。 2.症状观察与应急处理。阿片类药物过量识别:瞳孔针尖样、呼吸8次/分立即送医;突发剧烈疼痛伴血压下降:警惕病理性骨折或内脏穿孔;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抑郁或焦虑症状。 3.营养支持。高纤维饮食(如燕麦、火龙果)预防便秘;补充维生素D(800IU/天)和钙剂(1200mg/天)保护骨骼;提供均衡饮食,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六、破除误区:科学应对癌痛 1.阿片类药物一定会成瘾。事实上,癌痛患者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成瘾率1%,恐惧性减药会导致疼痛控制不足。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阿片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疼痛加剧意味着病情恶化。疼痛加剧并不总是意味着癌症进展,有时可能是由于疼痛管理不当。定期评估疼痛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疼痛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患者反应不断优化。 3.止痛药必须按时吃。爆发痛时需要即释药物补救,稳定后恢复按时给药。 七、特殊人群管理要点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需减少药物剂量(如吗啡减量30%-50%);儿童患者:优先使用透皮贴剂减少创伤,采用游戏化评估工具;终末期患者:尊重患者意愿,平衡镇静与意识清醒的需求。 癌痛管理是一项需要医患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通过规范化的药物使用、针对性的非药物干预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照护,绝大多数癌痛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六安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二病区 郭露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