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皖西日报
作者:田俊玲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手术室各科手术进行过程中,各种监测设备同时运行,比如血氧、血压和心电监护等。而在这些监测项目中,有一项很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体温。 说到这我们要了解一下正常体温,临床上常用口腔、直肠、腋窝等处的温度代表体温,不同部位的正常体温有所不同,腋温为36.0℃-37.0℃,口腔温度为36.3℃-37.2℃,肛温为36.5℃-37.7℃,但在我们手术中患者身体中心温度有时会低于36℃,低体温极大地影响心脏、大脑以及血液系统。 引起发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手术间的低温环境,手术室温度一般21℃-25℃;麻醉后肌肉松驰产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术中出血、液体丢失、内脏长时间暴露;静脉输注未加温的液体、血制品以及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冲洗液;患者肢体暴露,未加以覆盖;其他原因,如术前禁饮禁食、皮肤消毒、术中CO2的灌入、患者紧张等因素的影响;高危人群包括新生儿、婴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虚弱、老年患者等。 手术室中患者体温管理至关重要,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婴幼儿及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人体正常的中心体温是36.2℃-37.5℃。假如病人中心体温降低1摄氏度,就会呈现寒战,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那么低体温会对机体产生什么影响呢? 1.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衰。低体温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低血钾,从而出现心律失常或引起心衰。 2.降低中枢系统的氧耗和氧需,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 3.抑制胰岛素分泌,麻醉中易发生高血糖。 4.机体循环血流减慢,抑制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量,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5.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由于体温较低,血管收缩较差,易出现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从而增加感染的几率,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6.延迟病人苏醒的时间。由于低体温会降低酶的活性,降低基础代谢,药物的代谢也会减慢,从而影响全麻病人术后苏醒的时间。 7.导致患者寒战,耗氧量增加。 8.对于创伤患者,低体温与死亡发生率的升高相关。 9.低温可使肾血流量下降,呼吸减慢等。 低体温对机体有这么多的影响,更要做好预防,措施主要有:疏导心理、给予保温毯、打开手术间空调等。 1.术前疏导心理:在手术前或者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疏导,为病人送温暖,正确面对手术治疗,从而避免病人出现术前紧张、恐惧、忧虑等情绪,以免致体温过低,出现手心冒汗、身体发凉等症状,影响到医护人员的正常手术操作。 2.给予保温:术前可以给予患者一条保温毯,手术过程中盖到身上,减少手术中的暴露,还可以使用加温设备,采用充气式加温仪,同时也要注意皮肤的保护。 3.加热输注液体。术中输注液体和冲洗液加热至37℃,有利于维持病人体温。如果病人需要手术输血,也要把血液进行加热,然后进行输注,也可以很好地防止低体温的出现。 4.打开手术间空调: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可以事先将手术房间内的空调打开保持适合的温度,这样能够防止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过低,可以使身体体温保持适宜状态。 5.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手术速度,并且尽量减少病人的损伤,可以有效地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除了术中医护联合加强预防,还需要手术结束转入复苏室后,由复苏护士延续加强保温保暖措施。 术中低体温现象现已逐渐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手术前和手术中、手术后的控制体表和体腔散热,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舒适的机体内外环境,可有效防止患者术中低体温,减少由低体温带来的很多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日期,也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极大地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六安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田俊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