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健康园地·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血透患者皮肤瘙痒如何应对?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21日    来源:皖西日报

  血透患者通常是尿毒症患者,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且难以耐受的症状。据统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皮肤瘙痒的发病率高达50%至90%,且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症状可能逐渐加重,令患者十分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血透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毒素蓄积:肾功能衰竭时,尿素、肌酐、磷等代谢废物无法有效排出,蓄积在体内并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瘙痒。
  2.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增高是引起皮肤瘙痒的重要原因之一。
  3.电解质紊乱(钙磷代谢紊乱):尤其是低钙高磷状态,血磷升高会促进皮肤钙盐沉积,导致顽固性瘙痒。
  4.透析不充分:透析只能清除小分子毒素,而中、大分子毒素无法被充分清除。这些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沉积在皮肤上,形成尿素霜等,刺激皮下神经末梢。
  5.皮肤干燥:尿毒症患者皮脂腺和汗腺功能减退,加之透析过程中水分和电解质丢失,皮肤屏障受损,易出现干燥脱屑。
  6.炎症反应与免疫异常:慢性炎症状态导致组胺、细胞因子(如IL-6、TNF-α)释放增多,加剧瘙痒。
  7.过敏:对透析时用的药物如:抗凝剂或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对透析管路、对透析膜或透析用水过敏,也可能引发瘙痒。
  8.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食用过多含磷高的食物等,都可能加重皮肤瘙痒的症状。
  9.其他因素:如周围神经病变、营养不良、心理因素等,也可能导致皮肤瘙痒。
  针对血透患者皮肤瘙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1.皮肤护理。温和清洁:使用温水(37-40℃)洗澡,每次洗澡不超过20分钟,每周1-2次为宜,避免过于频繁。可选择PH值中性的沐浴露。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沐浴露,以免加重皮肤干燥。保湿护理: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无香精、低敏的保湿霜(如凡士林、尿素软膏),重点涂抹四肢、背部等干燥部位。避免抓挠:修剪指甲,夜间可戴棉质手套,防止抓破皮肤引发感染。让皮肤适当多晒太阳有利于钙和磷的代谢,以免其在血液中蓄积。
  2.饮食调整。低磷饮食:减少高磷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坚果、杂粮以及加工食品、碳酸饮料等高磷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每日由饮食摄入的磷建议为600-1000mg。蛋白质摄取需根据透析及滤过次数决定,每周透析3次,每公斤体重摄取蛋白质1.5g;每周透析2次,每公斤体重摄取量1-1.2g。摄入钾的剂量<2g/d。补充维生素:适当补充维生素A、E(如胡萝卜、坚果),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保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不饮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限制钠盐与水分:钠盐则要<3g/d,严格控制水的摄入量,减轻水肿,避免因皮肤张力过高加重瘙痒。  
  3.规律透析与充分治疗。规律透析:按照医生的建议,保持每周三次、每次4小时的透析频率,确保毒素得到有效清除。高通量透析: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和高通量透析器,提高透析效率。血液灌流:定期行血液灌流治疗,以全面清除体内的小、中、大分子毒素,减轻皮肤瘙痒。
  4.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薄荷脑软膏,可短期缓解局部瘙痒。激素类药膏:适用于局部炎症反应明显者(如地塞米松软膏),也可使用辣椒素软膏、色甘酸钠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局部涂抹滋养皮肤,但需避免长期使用。口服药物,降磷药物: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磷药物,如盐酸司维拉姆、碳酸镧等,以调节钙磷代谢,减少矿物质在皮肤的沉积。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对轻度瘙痒有效。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调节神经传导,对尿毒症性瘙痒效果显著,但需注意嗜睡、头晕等副作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曲酮,可阻断瘙痒信号传递。
  5.物理治疗。紫外线光疗(UVB):通过抑制皮肤炎症反应减轻瘙痒,每周2-3次。
  6.心理护理。长期瘙痒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需重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向患者解释瘙痒的成因和可控性,增强治疗信心。放松训练: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转移对瘙痒的注意力。家庭支持:家属应给予理解与陪伴,协助患者坚持护理措施。
  7.日常护理与生活方式调整。注意个人卫生与穿着: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更换衣物和床单被罩,以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的风险。衣物要在太阳光下暴晒。穿着柔软、宽松的棉质内衣裤,避免化纤制品等刺激皮肤的材质。保持适宜湿度和温度: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避免皮肤干燥和瘙痒加重。适当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特殊情况的护理。对于因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的严重瘙痒,护理人员应特别关注,及时寻找并去除病因。例如,更换生物相容性更好的透析膜、低敏胶布等,以减少过敏原的接触。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皮肤护理,以减轻瘙痒症状。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联系医生:1.瘙痒伴随皮疹、溃烂或渗液,提示感染可能。2.常规治疗无效,需排除其他疾病(如肝胆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3.出现严重睡眠障碍或情绪问题。
  血透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过程,需要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保持皮肤清洁与保湿、调整饮食、规律透析与充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护理以及日常护理与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瘙痒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徐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