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药香去寻根
皖西日报
作者:荣维新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18日 来源:皖西日报
荣维新
新春伊始,走进市中医院大门,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置身于院中,最大的感受便是满满的医者情怀。院内处处彰显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特色,做到了匠心与医德的完美统一。漫步院内,全身被浓郁的中草药香包裹着、浸润着、感染着。“中医”两个字,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施岐黄医身之术,传中医文化国粹,惠皖西八方黎民,成为这儿医者仁心的责任与担当。 行走在院内,四周高楼摩天,树木葱茏,梅花绽蕾。路边丛林,过道广场,病区墙体等处,或雕有“岐黄之术”的塑像,栩栩如生;或镌刻中医宝典和中国古代“四大神医”的生平简介(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令人肃然起敬;或介绍本院专家名医,群英荟萃;或宣传办院方针宗旨,初心满满;或展示院风院训、精神追求,高瞻远瞩;或见楼内诊室、护士站台的一隅点缀些小景小趣等,无所不用心、用情其极,做到了中医文化飞上墙、刻于碑、绘于柱、融入景,入眼、入脑、入心、入行。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融生辉,人与景致相得益彰,处处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踏入北侧门诊大楼,大厅宽敞明亮。靠北的立柱上书写有“调四气摄五味泽万代黎民,斟四诊酌八纲成千秋良术”的巨幅楹联。导医服务台笑脸相迎。各窗口、各诊区,文明就医,秩序井然。就医流程便捷,科室布局合理。院内设了普通诊室、国医堂、名医堂、纯诚堂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就医需求。中西医专家汇聚,或毕业名校、或出道世家。各科室内,专家名医或凝神端坐,望闻问切;或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康复科病区内,拔罐祛寒湿,针灸通经脉。银针精准刺入穴位,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药膏温贴敷体,沁入肌肤,地地道道的传统中医疗法。骨科里,中医正骨理筋,行小夹板固定术,配以中医内服熏洗;儿科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抑郁焦虑、儿童生长发育早熟等;CT室、DR片、磁共振助力病情诊治。在这里,现代科技与中医传统诊治互补,彰显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药房,药香弥漫,药材丰富。药剂师依据古法炮制,调汤配药,专业娴熟。在这里,患者切身感受到中医文化的魅力与医者仁心。这里成了患者去除病痛的神圣殿堂,这里是病友重获健康的新起点。 医之大者,不忘初心,惠泽苍生,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六安市中医院创办于1978年。47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医防融合,平急结合”,想百姓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心系患者健康,注重病人感受,关注社会“急难愁盼”,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行百里半九十”的虚怀,服务患者,奉献社会,勇于担当。医院在高质量、超负荷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十分注重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承,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名医义诊和养生功法培训等志愿公益活动,大力倡导“无病先防”的养生理念,做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引领者,做患者病友的暖心人。 医院不断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学科领军人才、中青年药材骨干人才、中医药特色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以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契机,积极与名医名院开展对口结对帮扶,强力引进长三角知名中医院专家名医来院建设名医工作室,充分发挥国医名师、江淮名医、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作用,邀请知名中医院名医专家前来开展业务培训和临床指导,为本院职工传经送宝,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积极打造长三角地区中医药特色康复品牌,深化专科专病联盟建设,提高中西医结合学科(专科)建设水平。不仅如此,医院先后选派多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前往省内外知名中医院参加学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使其快速成长为医院的中坚力量、业务骨干。 华夏中医在这里绽放,千年国粹在这里根植。每一枚银针的入穴,都是对生命奥秘的洞察与探访;每一味药剂的调制,都是对古人卓越智慧的虔诚致敬与世代传承。中药不仅是治病的良方,更是连接古今、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纽带,承载着民族智慧与希望。六安市中医院,与朝暮同行,与岁月并往,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史上浓墨重彩地书写着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