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九州纵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的健康教育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手术作为现代医学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它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更是他们重获健康、重返日常生活的关键一步。手术的成功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健康状况。因此,在手术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尤为重要,它们共同决定了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安全。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尤为关键,不仅关系到手术的安全和效果,还对术后的恢复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围绕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进行科普教育,从而帮助患者和家属更深入地理解胰岛素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和重要性。
  围手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全过程,患者从入院准备手术开始,至手术治疗结束并出院康复的全过程。具体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左右。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一时期的血糖管理对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至关重要。高血糖会增加手术感染风险,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延缓伤口愈合,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糖控制不佳可引起血管-神经病变,增加血栓风险,甚至引起术后各种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糖尿病主要是血糖水平增高,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兼有而导致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疾病。高血糖长期存在会损害多种组织,尤其是眼睛、肾脏、心脑血管等,导致这些器官和系统的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当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即为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不典型症状有皮肤瘙痒、饥饿、视物模糊等。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手术前血糖控制的目标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择期手术者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7-10 mmol/L,急诊手术者随机血糖<14mmol/L。如果术前空腹血糖>10 mmol/L,或随机血糖>14mmol/L,则应推迟手术,合并有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应禁止手术。
  那么为什么围手术期要用胰岛素来调控血糖呢?由于疾病的影响及住院后各项治疗的需要,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情绪波动等一系列因素,致血糖出现应激反应,口服药物降糖效果不佳,而胰岛素可以既安全又快速地调节血糖。在围手术期间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术后还可以促进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胰岛素的使用还利于术中麻醉师的监测、术后的血糖监测及调整。
  一般在术前3日停用长效制剂,改用短/中效降糖药;或手术当日清晨停用短效制剂,改为短效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对做小型手术且术后常规进食者,可以继续使用术前的降糖方案,通过调整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控制血糖,必要时可加用胰岛素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对做大中型手术的患者,由于术后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储备可能不足,糖异生作用增强,以及术后禁食导致的血液浓缩,都使患者更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脱水甚至昏迷。因此需持续静脉滴注葡萄糖加普通胰岛素,以确保大脑神经细胞和红细胞等只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的组织得到足够的能量供应。术后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将血糖控制在7-10mmol/L。同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酮体和电解质水平。待患者恢复进食后,可将胰岛素的给药方式调整为皮下注射。
  至于有的人担心胰岛素会“成瘾”,用了之后会有依赖性,这个问题不需要担心。我们自身胰岛细胞分泌不足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胰岛素就相当于外援来帮助我们降血糖,我们自身的胰岛细胞也可以休养生息,为以后脱离外源性胰岛素做准备。当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后,身体渐渐恢复,饮食活动逐渐正常,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注射的胰岛素就可以功成身退。此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恢复成术前的口服药物治疗,是不会有任何“成瘾性”的。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胰岛素是围手术期唯一安全的降糖药物,这一点在医学界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患者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做好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工作,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方案,通过精心的计划和执行,保障手术的安全和效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六安市中医院胃肠外科 周琴)